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鼎组词正当正在(尊的地位仅次于鼎是如何走下祭坛走上餐桌的)

鼎组词正当正在(尊的地位仅次于鼎是如何走下祭坛走上餐桌的)

时间:2023-03-31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原标题:尊贵的“尊”玩味文化之趣

汉字语言成熟于商周时期,因此“尊”字引申的“尊贵”“尊敬”“尊重”等词被保留了下来。尊贵是形容词,不过在源头上,它可能是名词,因为“尊”,是一种贵重、庄严、肃穆的重要礼器。

外形相似

尊的地位仅次于鼎

尊,这种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的礼器,多为青铜铸成,厚重,庄严,望一眼便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威。尊的形制有圆腹或方腹,也有直接模仿动物的形态,敞口,或采用封闭口,在其腹中盛装食物和酒。人们或许觉得有些眼熟,不错,尊和鼎可看成一家兄弟,两者在外形和功能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地位却不一样。尊的地位仅次于鼎。尊,最初出现是在祭祀的时候,用于祭拜天地神灵,祈求苍生安康、皇脉永存。随着时代的变化,后来在一些达官贵族的家宴中,也出现了尊,作为盛酒器而存在。其形制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有小巧的能放在宴桌上的,作为日常使用。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尊,名气最大的当是四羊方尊,这座走进了中学教材的文物,出土于湖南,现藏国家博物馆。其铸造工艺让它成为所有尊中最尊之者,至今仍是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也许是四羊方尊的名气太大,作为尊的造型太精致,在其他地方出土的尊,反而被忽略了。在青铜器中,尊似乎更像是鼎的配角,而又没有稀世青铜罍易出新闻,甚至也没有青铜爵那样精致,所以,大多品相敦厚的尊,就真的敦厚而沉默了。但实际上,在陕西、安徽等地方博物馆中,时常能看到尊的身影。观察这些尊贵的尊,更有在文化迷雾中穿梭的趣味。

引申之意

来自体型及工艺

在重庆地区就有一款“巨无霸”三羊尊,1980年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之一。

不过青铜器的大宗,得追溯到中原地带。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在汉中盆地中部,曾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合早期人类居住,因此在苏村、五郎庙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古文化遗址。在城固县博物馆,馆藏了好几个形制浑厚的青铜尊。这些尊虽然在博物馆中统称为兽面纹青铜尊,但还是略有不同。

1964年城固县原公镇宝山苏村出土的一款兽面纹青铜尊,饰有饕餮纹。

饕餮纹来源于怪兽饕餮,是一种食欲旺盛、贪得无厌的凶猛动物,但这种动物在古代却被雕刻在各种器具上,用以辟邪,用以通灵。所以,尊,也在饕餮纹的装饰下,多了上通天地、下达人民的介质之功。

1980年龙头镇龙头村出土兽面纹铜尊,2014年城固县莲花办事处湑水村出土的兽面纹铜尊,原都是窖藏在土地中,因为什么缘故而窖藏还没有标准的说法,但其保存十分完好。这种兽面纹尊应该是当时比较普及的样式,易于流行,在奴隶社会的巴蜀地区,也有类似的作品,如今在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都能看见相似的兽面纹尊。

看着这样的尊,不由得联想起尊贵、尊重一词,真正的名副其实又寓意丰厚,中国人在造字之初,是何等的质朴、聪明。尊的形象和引申之意,就是从这体型的沉、重以及工艺的威、灵而来。

与陕西毗邻的四川,也有青铜尊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有三牛铜尊和三牛三鸟铜尊各1件。

安徽也有不少青铜尊精品。安徽博物馆藏有几款青铜尊,总体而言比城固县的高大。一款是1957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月牙河出土的。此尊高47厘米,侈口,折肩,鼓腹,圈足。肩置三兽首,兽首间用扉棱分隔。肩饰云纹,腹饰三组浮雕兽面纹,器内壁随表面浮雕而凹凸不平,圈足有三个“十”字形镂孔。

而另一款龙虎纹铜尊,在画面设计上更为直接,突破了饕餮这种勾勒性的线条,采用了浮雕方式,将青铜尊的造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龙虎纹铜尊的腹上饰有三组相同的“虎噬人纹”。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这种可怕的食物链画面,是早期人类对弱肉强食、服从自然规律的理解,也希望借此绘画有辟邪之功用。

春秋后期

走下祭坛走上餐桌

尊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虽然是呈现方形或圆形,显示地位与权力,但也有动物形状的。那是因为在春秋后期,作为祭祀用品的尊,渐渐地走下了祭坛,走上了餐桌,尊的造型也发生了改变,比如禽尊、牛尊、象尊、虎尊、鹰形尊等,都是直接按照动物的形状制作青铜尊。因为造型可爱,放在餐桌上,既有青铜的庄重,又增加了情趣,这些改良尊,可以说十分接地气了。

在陕西省博物馆,就有一款牛尊,造型为母子牛。一头青铜大牛直立为装载容器,小牛站在大牛背上,温情洋溢,而小牛站立的地方正好是活动门,打开便可装载酒或供品。所以小牛既是艺术品,又是把手工具。

1997年出土于重庆巫山的青铜雁形尊,也和上述的母子牛尊有异曲同工之美。经考证,这款雁形尊是西汉时期铸造的。在大雁背上,有一个盖子,可以打开,盛装酒或食物。

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尊都能装酒,比如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鸟形尊。它于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此尊整体呈鸟形,活灵活现,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全身雕刻有细密的羽纹,并镶嵌绿松石,十分精美耐看。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但奇怪的是,这件鸟形尊除嘴外,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但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令人匪夷所思。这款尊也展现了巴人丰富的审美情趣、精妙的工艺水平和高超的铸造技术,堪称艺术精品。

上海博物馆则有一款龙耳尊,采用折中方式。敞口,细颈,广肩,鼓腹逐渐内收,平底置圈足。两侧饰龙形把手,龙首回顾,尾上卷,四爪与器身相连。肩饰斜角雷纹,器身主体布满横向沟纹,纹饰风格都不是中原器上所常见的。这款尊既用到龙的造型和寓意,但又保持了尊的使用功能,二者的结合十分完美,可谓大气又精致。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也出土了两件成对青铜鸮尊,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器身铭文“妇好”,整体作站立鸮形。鸮在商代被认为是一种神鸟。这件器物也多次出现在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中。如今一款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款藏于河南博物院。

细数青铜尊,竟然有亦庄亦谐之美,青铜斑驳,鎏金闪烁,历史的吉光片羽,诠释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易数之美,佩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小编推荐: 再组词(学习技巧:如何正确区分汉字“再”和“在”)霎组词和拼音怎么写(教你如何领会《观潮》课文中的生字)7年之痒是什么意思(如何面对职场中的“七年之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