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曾这样描述李白的出生: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李白的出生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李白的母亲梦见了“长庚星”,于是生下了李白。长庚星,即太白金星,是传说中的神仙。因此,李白被认为是太白金星下凡。
谪仙人—李白
另据《草堂集序》记载,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称是汉将军李广的后人,凉武昭王九世孙。
这样看来,李白与李唐皇室同宗同脉,也算得上是世袭名门贵族了。但由于李白是犯官后代,加之,其父在当时经商,以上两个因素导致李白无法像其他学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只能通过“干谒”或献赋等方式进入仕途。
李白一生足迹图
李白传奇而坎坷的一生,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一、蜀中时期(公元705~724年)
李白,从小就很聪颖,但是贪玩,不爱学习,经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李白故里
一天,李白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路过山下的小溪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便上前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铁杵成针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这时,老婆婆停下来,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玩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至极。他拜别了老婆婆,回学堂上学去了。 这便是“铁杵成针”成语故事的由来。
李白的成长
此后,李白再也没逃过学,不仅如此,他还博览群书,包括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以及诸子百家之书;同时,李白还非常喜欢“剑术”。
早年时期,李白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问道;同时,又渴望建功立业,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一方面,李白希望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另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李白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它作品的思想基础。
《峨眉山月歌》
青少年时期,李白在蜀地所作诗歌,留存很少,但像《峨眉山月歌》、《初月》、《雨后望月》、《对雨》、《望夫石》等,已初步显示出其突出的才华。
二、辞亲远游(公元724~742年)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离开故乡,踏上了漫游的征途。在游览了成都、峨眉山后,李白顺江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来到江陵,有幸见到了受唐朝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不仅精通道家法术,还写得手好篆。
唐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其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特意为他造了阳台观,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
玉真公主
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李白十分开心,于是,送上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天生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便十分欣赏。看了诗文后,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概意思就是说李白有“仙根”,这和后来贺知章赞美李白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李白与司马承祯
因为司马承祯的高度评价,李白决定去追寻“神游八极之表”的世界。欣喜之余,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文中,李白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巨大、迅猛,表达渴望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便到了洞庭湖。可是,在洞庭湖泛舟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和李白一同出蜀漫游的吴指南(李白妹妹李月圆的未婚夫)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号啕大哭,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由于距离家长太遥远,无奈之下,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定在东南之游后再来搬运其尸骨。
《望庐山瀑布》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朝古都—南京(金陵)
之后,李白又来到了六朝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李白无限感慨,心中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倍感自豪!
李白告别金陵后,又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李白从来没有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于是,与同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扬州
盛夏,李白与友人“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十分惬意!
秋天,李白在淮南病倒。卧病他乡,思绪良多!一方面,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李白带来一点安慰的,便是远方友人的书信。
扬州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漫游到了姑苏—这里曾是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西施浣纱
后来,贺知章看到这首诗后,对其大加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李白自越西归,到了荆门,在荆门逗留了三个月。虽思乡心切,但事业无成,自觉无颜回到家乡。最后,李白决定再度漫游。
八百里洞庭湖
首先,李白来到洞庭湖,把妹夫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并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李白又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不久,李白来到了安陆,隐居在寿山的道观之中。在此期间,李白以干谒和献赋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此时,李白的文才得到了许圉师(武则天时的宰相)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
唐朝-安州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桃花岩,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让李白外出漫游追求功名的志向减弱。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几次出游,又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李白和夫人许氏
三、初入长安(公元743年)
封建帝王都有在冬天狩猎的习惯。唐玄宗即位后,曾多次带外国使臣同去狩猎,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出去狩猎了,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于是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唐玄宗的赏识。李白在《大猎赋》中夸耀唐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迎合唐玄宗崇尚道教的喜好。
玉真公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其向玉真公主献了诗《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由此,李白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蜀道难
这次在长安,李白还结识了贺知章。有一次,李白去紫极宫,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由于早就拜读过贺老的作品,于是,李白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稿。贺知章看了《蜀道难》和《乌栖曲》后,非常高兴,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行路难,归去来”
转眼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作客于长安,没有机会进入仕途,心情有些沮丧!同时,向王公大臣的干谒求告,也颇不得意,于是,不得不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供奉翰林时期(公元742~744年)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推荐,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于是,召李白进宫。
四十二岁的李白欣喜若狂,与自己的一双儿女告别:“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全诗表达了李白实现政治抱负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的心境。
李白作《清平调?其一》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李白凭半生所学和长期的社会观察,均能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写写诏书,拟拟圣旨,陪侍皇帝左右,给唐玄宗做文字秘书。
每次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杨贵妃
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同僚们十分羡慕,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却给他带来了麻烦。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玄宗皇帝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有一次,李白喝多了,竟让高力士在朝堂之上替他脱掉靴子。高力士认为这是一件很耻辱的事,就故意说李白《清平乐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借汉代赵飞燕来讽刺杨贵妃是以美貌淫惑帝王的红颜祸水,因此得罪了杨贵妃。后来,玄宗皇帝几次想升李白的官,都被杨贵妃在背后阻止。
酒中八仙
李白自知玄宗近臣与权贵们无法容纳他,便更加放纵起来,经常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在一起饮酒作乐(被人们称为“酒中八仙”),后来,李白动了归隐之心,上书请求还居山林,玄宗皇帝同意了,赏赐了许多钱财,这就是“赐金放还”。
五、再次漫游(公元744~755年)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带着郁闷的心情以东鲁、梁园为中心再次开始了漫游。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之情。
李白杜甫同游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夏,李白来到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此时的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显摆;而落魄困顿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于是,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一同访道求仙。
天宝三年秋,李白杜甫如约到了梁宋,两人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还没有禄位),于是,三人结伴“旅游”,李白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
吹台
天宝三年秋,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带着丫鬟来到位于开封东南的商丘吹台登高。这位大家闺秀,秀外慧中,读诗书,工书法,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园有名的才女。其父视如掌上明珠,准许她自己择婿。多少豪门显贵、英俊公子,她都不中意。古城有句民谣:“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相传,春秋时期大音乐家师旷曾在“吹台”弹琴,引得仙鹤起舞,白云缭绕。思古抚今,宗煜顿生雅兴,即命丫鬟取来古琴,轻拨慢挑,一阵抑扬顿挫、流畅欢快的优雅琴声弥漫开来。
高适《别董大》
美丽的秋景,优雅的琴声,引来了李白、杜甫、高适三位才子。他们怀古思幽,无限感慨,诗兴大发:高适即兴赋出一首二十行的《古大梁行》,接着,杜甫又吟咏出《吹台登临》,李白更是神采飞扬,笔走龙蛇,宗煜的琴声嘎然而止,一首借咏梁园古迹,抒发诗人追怀开封历史名人盛事的《梁园吟》也一气呵成。
《梁园吟》
三人题壁刚离去,宗小姐就翩翩而至,她低吟了一遍《梁园吟》,顿觉心旷神怡。她吟了一遍又一遍,如醉如痴,对早已闻名的李白顿生爱慕之情。
寺院的老方丈看到刚粉刷不久的白壁被涂得漆黑,就命年轻僧人用抹布擦拭,宗小姐惊呼:“休要动手!这面墙我买了!我马上派人送来一千两银子,你们要妥善保护。”听了这位相府小姐的话,老方丈惊喜万分。
千金买壁
宗小姐又命丫鬟叫回了刚走不远的三位年轻诗人。风度翩翩的谪仙人李白,也被宗小姐美丽的容貌迷住了。郎才女貌,佳偶天成。李白和宗小姐结婚后,感情生活和谐。
李白从此开始了“一朝去京阙,十载客梁园”的生活,意思是说“一但离开了帝都长安,十年客居在梁园朝廷的门前。”
六、应邀入幕(公元755~759年)
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带着家人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得知李璘的谋划后,李白期望能够在李璘处得到重用,于是做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在赞颂永王“功绩”的同时,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不久,永王败北,李白也因“附逆”在浔阳入狱。宗氏不避风险,东央西求,积极营救,方使李白免除一死。
当时,负责这件案子的御史中丞宋若思,非常照顾李白,他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李白在自己的幕府中做事。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自荐,希望能再次得到朝廷的任用。但由于曾经参与了永王李璘的谋反,最终落得发配夜郎的悲惨境遇。
李杜友情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已届暮年的李白从浔阳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是“长期流放”,李白想到即将一去不复返,不禁发出“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的无限感伤!
七、重病而逝(公元759~762年)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时逢关中大旱,朝廷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长期辗转流离的李白,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乘舟东下江陵,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李白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李白往来于两地之间,仍以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由于生活窘迫,李白不得不投靠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临终歌》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诗歌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61岁。
《临终歌》
唐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如果您喜欢上面的文章,欢迎点赞、收藏和关注!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