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中国钧瓷之都(陶瓷文化关于中华的泥土情怀)

中国钧瓷之都(陶瓷文化关于中华的泥土情怀)

时间:2023-03-27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英语将中国译为CHINA,本意即是瓷器,可见陶瓷是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物质焦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传承和外在载体,陶瓷一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为全世界各地人民所喜爱。

瓷器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彩陶盘)

大约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把泥巴晾干后,用火烧烤坚硬的盛器用于盛水,存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

夏朝至唐朝(著名的唐三彩)

夏朝至唐朝时期,陶器的发展逐渐完善,无论是在作画的条纹,还是彩釉的成色都逐渐成熟。而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也正式走上台面,诸多名贵瓷品扬名海外。

宋元时期(青花瓷)

瓷业在宋、元两代,随各地新兴窑场不断出现而发展,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代表。诸窑的兴起,推动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的大量流行。

明清时期(釉上彩)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是明代瓷器的主要产品。而清代以彩瓷为主,成品呈现出更多的彩色,不乏有墨彩、蓝彩、金彩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

钧瓷之都

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始建于宋代,因盛产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北宋徽宗时期,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宋代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区)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自钧瓷问世后,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的盛誉。

钧官窑象鼻尊

《象鼻尊》规格:高度约27cm;腹径约19cm。采用新一代钧瓷史辉煌翠绿釉烧制,通身施翠绿釉,绿中见青,两个拔挺有力的象鼻巧妙结合在瓶身上,整体简洁而富有张力。

钧官窑三足炉

《三足炉(苍龙)》规格:口径约28cm;腹径约32cm;高约27cm。为20世纪70年代钧瓷二厂的代表性作品,它传承北宋千年经典造型,三足而立,寓意顶天立地。炉身施以天青釉,间或夹杂窑变红彩,极具时代气息。

钧官窑天坛炉

《天坛炉》规格:口径约10cm;腹径约22cm;高约26cm。是国营瓷厂钧红釉作品罕见大作,亦是钧官窑最为优秀的薰炉代表作。由天坛型盖与三足鼎组成,足取商代青铜器足作马蹄状,同时加上两个兽耳与活环,庄重威严。

优秀纪录片

这部由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电视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记录了现代时期钧瓷发展,作为中国诸窑之冠的钧瓷,解放后国家投资,政府经营,计划生产,集体创作。《红色钧官窑》带你梦回神垕镇,讲述神垕钧瓷厂如何在专家的引领下,对一千三百年传统钧瓷工艺进行改革。当“国礼”与新一代制瓷人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当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碰撞,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火花?在千年瓷都神垕镇,有一门手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能工巧匠辈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一代又一代的陶瓷艺人弘扬和传承着中华文明。这既是钧瓷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真实的写照。

现代陶瓷艺术

中国是陶瓷之国,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瓷器独树一帜,最能反映中华劳动人民在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的结晶,称它为我们的文化瑰宝当之无愧。(陶瓷频道通讯员:李少辉)

编辑:赵勇

责编:董州旭

值班编委:宋法庭

小编推荐: 关于中国梦的演讲稿(解析我的中国梦演讲稿)uk6.5等于中国多少码(这几款夹克和休闲鞋最经典百搭)忍无可忍的意思(中华文化精华语丝32:坚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