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二年级上册第3课日积月累)
(二)文化因素:出自《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去做官就像接待宾客,使役人民就像承办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做官没有怨恨,在家里待着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着您这些话去做吧。”
(三)文化内涵:《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说:这一章是说明什么是仁的。孔子解释什么是“仁”,总起来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敬”,即敬爱别人;一个是“恕”,即推己及人(如何对待别人?先想想用对待别人的方式对待自己会怎么样?)
文中所说的“大宾”是公侯之宾,他们需要尊敬,不能慢待,也就是做官时不能慢待百姓;“使民”(使唤百姓干活儿)时要像承办祭祀,祭祀是古代最隆重的事,也就是“使民”也需要尊重人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都要出外做事。人出外做事最忌讳的是“骄傲”“看不不起人”。骄傲看不起人,小者是人家不容易与你合作,大者是“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遭人报复的凶险。如果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对待人,就可以避免凶险。
元曲《豫让吞炭》第一折有这样一句话:“休为一朝之忿,平白地就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红旗谱》卷一也有:“那个不行,大伯!你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尸子》卷上还有对“恕”的解释:“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什么是恕?恕就是以自己为衡量标准,如果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教师工作计划个人通用)大模大样(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多音字汇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