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时代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的杰作。 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传统。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堪称千古定评。
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曾把历史与文学分作两途,指出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他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诗学·第九章》)。而在司马迁的笔下,却实现了历史与文学的统一。他的《史记》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他挥动自己饱含艺术激情的如椽大笔,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经过艺术加工,展现出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借史实的叙述,寄托了他本人的爱憎和理想。司马迁在给友人任安的信中说,他写《史记》的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说要通过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其有独到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这种严肃的著述态度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是《史记》具有珍贵史学价值的原因之所在,也是它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原因之所在。
《史记》的文学价值突出体现在它的人物传记上。《史记》传记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实录”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在正确反映历史人物活动实况的同时,突出他们的思想性格,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意思是说留侯张良平日里与汉高祖刘邦随便谈论到的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于不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就没有记载。按照这个原则来写历史人物,比如写项羽,由于司马迁对他的态度是赞颂与同情多于贬责,所以在《项羽本记》里就没有过多描写项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失误,而是用一系列重大事件来突出项羽叱诧风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性格特征,从而保持了项羽作为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的完整性。
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他尽量避免对人物事迹作抽象的、梗概性的叙述,而是精心选择能展示人物性格的事件,加以浓墨重彩地细致描绘。比如,存魏救赵是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一生的重大事件,但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却没有过多描写他在这一事件中政治、军事上的活动,而是把笔墨集中在他如何与看守城门的侯嬴、屠夫朱亥等人的交往,以及“从博徒卖浆者游”的故事上。传中写信陵君亲自迎请侯生: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 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 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 朱亥,俾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请看,信陵君带着车马随从,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生。那侯生整理了一下破旧衣帽,竟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到信陵君为他空出来的表示尊贵的左边的位子上。这时偷眼看公子,信陵君手握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说:“我有个朋友在街上肉铺里,麻烦您让车马拐个弯儿送我去见他。”公子立刻驱车前往。侯生到那里见到朱亥,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与朋友聊天,同时斜眼看公子的反应。而信陵君的脸色却更加和悦。司马迁的这段描写,活脱脱展现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始终如一的品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致拉萨尔》)司马迁正是通过着力表现人物“怎样做”来展示人物性格,从而使他笔下的人物总是那样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
《史记》在语言运用上也极有特色。司马迁十分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状态和性格特点。比如,项羽和刘邦都曾见过秦始皇出巡的豪华场面,项羽的感叹是:“彼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则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话极为坦率,从中透露出他强悍好胜、气盖一世的性格;而刘邦的语气则委婉含蓄,同时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艳羡权势、贪婪多欲的特点。
司马迁高超的语言艺术还表现在他善于恰当地运用方言土语和摹情拟态的语言,把人物性格和情态表现得维妙维肖。《陈涉世家》写陈涉称王后,其旧时伙伴来见陈涉,看到他居住的宫殿,惊叹道:“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夥”是陈涉故乡楚地的方言,意思是“多”;“颐”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呀”。“沉沉”是形容宫殿广大深邃,又带有惊异的语气。这句话生动地表现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面对陈涉的深宫大院,目瞪口呆惊叹不已的样子。又比如《张丞相列传》写御史大夫周昌口吃,为废太子事与刘邦争辩,情急之下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期期”是模拟口吃的象声词。两处“期期”,生动地描写出周昌口吃和他又急又怒的神情。千载之下,读来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史记》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是我国古代散文艺术的一座不朽丰碑。今年是司马迁诞生2164周年,在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名人的时候,认真研读《史记》这部珍贵的史学和文学遗产,无疑将使我们获得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多方面的教益
小编推荐: 马祖光精神(马祖光:让新光谱成为中国的独家荣耀)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企业内训意义何在?)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和合理念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