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为人民服务教案及设计意图(《为人民服务》教学构思)

为人民服务教案及设计意图(《为人民服务》教学构思)

时间:2022-09-11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为人民服务》是篇老课文,本文没有故事,也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本文是在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可是我面对的是小学生,不能把这篇课文当议论文来教,议论文还是是小学生学习的范围。要想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 情境中,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与本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入手,在教学推进中还要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更需要能促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本文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发表的一次演讲的演讲稿。1944年9月5日,毛泽东的警卫张思德在烧炭挖窑时,炭窑发生坍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非常悲痛,在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后,中共中央警备团为其召开了追悼会,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说。

昨天,我布置学生查阅关于张思德的资料,学生通过资料可以了解这位为人民服务的战士的事迹,我的导入就是抓住课文的题目和张思德资料设计的。

 

我先用PPT呈现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然后请学生回想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五个字。学生有“为人民服务”来联结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就会主动地思考;他们也没有料到我会这样问,我不是在一开始就提课文,而是在关注他们的生活,这样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段鑫宇说他在政府机关见过五个字,还有同学说县政府的大门的墙上就雕刻着“为人民服务” 。我的第一问引发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就非常活跃。

接下来,我出示了张思德的资料,学生进行阅读,我出示的资料比学生在百度上查的要丰富一些,学生读资料时非常认真。读完,我提示学生整理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我说张思德是毛泽东的…….学生接着我的话说“警卫员”,我说张思德是怎么牺牲的……学生说“木炭窑坍塌牺牲的”,通过接龙的方式,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

我说:既然本篇课文因为张思德而来,那作者一定会在文章中写到张思德的故事的,现在大家读课文,看能发现什么。

 

有学生说没有写张思德的故事,而是在写为人民服务,可是大部分同学很默然,好像弄不清楚作者要写什么,我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哪句话再写为人民服务,大家再课文中找不到原句。有个同学低声地说课文中出现了“为人民的利益”,同学们认为我的意思是在要他们找出“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可是找不到,就狠疑惑又不敢吭声,学生是遇到了困难。

我问:大家有读课文的经验,一篇课文要说的主要意思会在什么地方提示?学生们说在开头,有的还说是文章的题目。我就请大家朗读第一段。大家读完发现这一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是这一段的关键句,他们再读时发现这一句说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扭来扭去,学生终于明白了第一段就是全文的中心段。在第一段,作者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意思,其他段都是围绕第一段写的。

我出示了:

作者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提示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办法来梳理剩下的内容写了几个方面。

学生又在默读课文,他们读得很慢,总是在逐字逐句地读,照这样读下去,一节课的内容是完不成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关键句比较好找,第四段就把握不住,同学们找到“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可是这段不止这个意思,我提出为什么要出现“三个互相”,冯宇翔说因为有“困难”同学们又重点关注了“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我和同学们把这两句总结起来形成“怎样面对困难”,按照我们总结出的意思,我要求学生把其他三个方面的意思也总结出来:

如何面对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对待牺牲的同志。

大家把四个分意思和第一段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放在一起,发现了分意思和总意思存在因果关系。

这堂课上得很沉闷,本来学生少接触议论文本,再加上是第四节课,学生提不起精神来,我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也存在两个问题:

1、字词教学战线拉得太长。

学生预习课文,我就要求自学生字。在课得一开始,我检查了预习的情况。一是要求学生朗读我出示的词语,看学生是否会读,二是让学生在黑板上给几个生字注音,看学生遇到不会的读音是否查字典,三还强调了”泰“的写法,”泰“的下面要写出四个点,不能写成”水“。这么做是为了顾及到中下层次的学生,不这么用时教,不少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就做不到扎实。

可是这样的字词教学又占用了层次高的学生的时间,怎么才能兼顾呢?能否让基础好的学生来知道能力弱的学生呢?比如同桌交换课本,检查层能力弱的学生,优等生可以询问能力弱的学生难学的字,然后进行指导。如果我这样设计生字学习,就得确定一个时间段,限时学习。

 

2、预设太多,没时间生成。

由于字词教学 占用时间,学生就丧失了细读文本的时间,解决的任务出示,学生读课文不到5分钟,我就要写进行思考的分享,可学生刚读一遍课文,还没有思考,他们心里没底,就不敢张嘴。面对这种情况,我就非常着急,不停地引导,结果是学生更不愿意想问题。

我的引导总是免不了很多细碎的问题,不断地追问,学生更不愿意思考,我感觉到我的细碎问题打断了学生正常的思维,强行把学生往我得预设轨道上拽。我的预设太多了,把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机会也剥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没有了。

课堂教学总是处在矛盾中,我的主导多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了;学生自主的时间多了,既定的内容又完成不了,进度赶不上。我总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在教课文,总是怕学生学得少。


这里是:云顶上看教育,常反思课堂,爱直言不讳,期待和您交流!

小编推荐: 五下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灯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部编版第一课时(《灯光》导读,略读课文怎么学)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等奖(《安塞腰鼓》教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