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柳树醒了教案(教师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柳树醒了教案(教师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01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 ​​​​


小编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