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段话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开场白,短短42个字,便将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个时空巧妙融合起来,那种感觉像是多年以后,铅华落尽,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回忆过往。
这个开头,被文学评论家认为在小说写作中极富挑战性,作者马尔克斯开篇就创造出足够大的悬念:为什么要见识冰块?为什么是面对行刑队的时候想起来父亲?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几十年来,《百年孤独》的开篇被争相传诵和模仿,影响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的作家。正如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所言,当你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就像被雷劈中了一样,尤其是它的开场白,足以让人发出感慨:“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莫言《檀香刑》的开头是这样写样的:“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没有想到再过七天他将要死在俺的手里……”分明就是《百年孤独》开篇的翻版。
再如,陈忠实《白鹿原》的开头极具戏剧性,但亦是模仿了马尔克斯的开头句式:“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余华在《难逃劫数》中开头部分写道:“……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
文章开头,对于文学作品来讲,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有引领故事走向的作用,还能决定读者愿不愿意继续读下去。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文章开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什么是文章开头?二、常见的文章开头类型,以及其作用和意义。最后是结语。现在我们开始正文。
文章开头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心有千言万语,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恋人第一次约会,见面了不知怎么开头。唱戏武耍中也讲究“头三脚难踢”,都是在说万事开头难。
写作也不例外,古人认为好的文章开头应该是"凤头"。明代陶宗仪《辍耕录·作今乐府法》:“(乔梦符 )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据说凤的头部美丽俊俏,其风流韵致最难描摹,用以比喻诗文写作的开头部分,足见开头之要之难。
对读者阅读而言,除了标题外,首先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文章开头了,开头能不能吸引到读者,决定着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看下去,文章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头指的是组织文章的起始部分,古人称之为“起笔”。文章的起始部分即开头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还可以是一个层次。这一部分在文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组织得好坏,对全篇的成败影响极大。它可以成为入题的契机,成为文思的起点,组织好了,能使文章顺利展开,对主题的表达、形式的完臻,起重要作用。对于读者,它能成为阅读的向导,给人以启示,有帮助加深认识、增强感受的功能。
开头类型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奇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志。“这些虽是古人论诗的语言,但写文章也大可借鉴。
开头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亮出观点,先声夺人;可以巧设悬念,发人深思;可以讲述故事,引人入胜;可以引用诗词名言,使文采斐然;还可以蕴含哲理,耐人寻味,不一而足。但文章开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点题式开头
即落笔直接点明题旨。这种开头方式的好处是开篇便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吴晗《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茅盾《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朱自清《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冰心《忆读书》 开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邓颖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开头:“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这些开头方式,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切入要旨,亮明主题。由于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也成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 设问式开头
即在开篇提出问题,引人注目并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时提出的问题本身正是文章要论述的,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与中心论点相反或相关的。
如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通过设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展现文章的布局之美。再如: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冰心《观舞记》)
作者为了赞扬印度舞艺和印度人民的盛意,开头不直接具体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姿,而是用“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一句设问,既表达了观舞后的喜悦之情,又领起下文,用一连串排比的假设句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努力要说出的“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这样,一个设问就打开了思路的闸门,使思想沿着笔端源源流出。同时,设问句之后,从另一个侧面落笔,峰回路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
3. 提要式开头
起始部分提纲挈领地概括通篇内容,总领全局,使读者迅速抓住全文的要旨。如:
从前有人说,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我们现在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来谈谈写文章的问题。
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
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开头先指出“义理”、“考据”、“辞章”三个词是从前人那里借来的,说明题意;然后就今天对写作的要求来解释这三个词,提示论述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看法。三段引言以词语重现的方式紧密地衔接在一起,重现的词语就是文章的题目,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指导读者抓住这个纲去仔细领会全文。
4. 交代式开头
即在开头交代写作缘由,介绍与写作有关的背景材料。
如张允文报道《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开头:“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文章开头详细记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真实地反映了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的具体情况。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开头这是最常见的开头方式,用这种方法开头可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再如:
前几天,我上一家帽店去烫烫帽子。由于久经风霜,这帽子已是又软又皱,而我正有点事情希望能把它尽可能弄得跟新的一样光彩夺目才好。当我等在店里,看着帽店老板给我收拾帽子的时候,他却跟我谈起了那个他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一帽子和头的问题。(乔治·加德纳《论帽子哲学》)
从“我”上帽店去烫帽子听到店老板谈起帽子和头的问题写起,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下文的内容是,由帽店老板以帽子的尺寸取人,引出牙医“通过牙齿来评判所有的人”、“生意买卖人则通过他的帐房的锁孔来观察人世”,“我也有一套通过自己的职业观察人世的方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们各自戴着由自己的爱好、职业、偏见组成的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这样,层层深入,娓娓道来,既亲切自然,又引人深思。
5. 引用式开头
开头引用典故、转述故事,以此引出论点,或引用诗歌、格言作卷头语和篇首话,以此奠定基调,暗示主题。
如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和张载的话:“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引用了雷锋语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冰心《每逢佳节》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
6. 比喻式开头
文章伊始,巧比暗喻,给人以新颖生动之感,引起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涵。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从比喻入手,反复开导,慢慢引出本意。用希望树木高大一定要培植它的根本,想要水流长远必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来比喻想要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累德行与道义。然后反推,得出不如此不能达到目的的结论,最后从君主地位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并再一次设喻:不这样,就像砍断树根还要树木长得茂盛、阻断水源还希望水流长远一样。如此广比博喻,层层推进,便为后面的论述奠定了基础,使唐太宗乐意接受自己的劝戒了。
7. 迂回式开头
开头先不接触正题,避近就远,“顾左右而言他”,娓娓道来,慢慢道出真谛,笔势上造成曲折回环,感情也往复迭宕,含蓄蕴藉。如:
我是庚戌年开笔的。即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宣统二年。这年正月十六日发蒙,一个月读完了《三字经》,又一个多月读完《学而》,读到《先进》不几页,放暑假,在家里休息。
我的父亲是两弟兄。伯伯,即我的生父,是个单身汉,母亲生我后就死了。爹即叔父,他和妈(叔母)未生儿女,就养我为他们的儿子。
我身体瘦弱,不爱玩,尤其不敢同别的孩子打架,因为“屁”(勇之反面),每打必输,就只好躲在自己房里看闲书。我不知道自己在大人看来是不是很讨厌,但也觉得似乎谁也不喜欢我。(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
第一句点题后,起笔即搁下,穿插写一些其他的琐事,如发蒙,读《三字经》,读《学而》、《先进》,看闲书,放假,休息,并交代身世,娓娓道来,使文章平易近人,曲折有趣。但“迂回”又不是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因为这些琐事,正说明了“我”的好学与聪颖,为后文写“我”在开笔时有独到见解作了铺垫。
8. 亮靶式开头
一开头就单刀直人,提出敌论,树起批驳的靶子。如:
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
中国不识字的人,单会说话,“鄙俚浅陋”,不必说了。“因为自己不通,所以提倡白话,以自文其陋”如我辈的人,正是“鄙俚浅陋”,也不在话下了。最可叹的是几位雅人,也还不能如《镜花缘》里说的君子国的酒保一般,满口“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的终日高雅,却只能在呻吟古文时,显出高古品格;一到讲话,便依然是“鄙俚浅陋”的白话了。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竟至总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怜煞人。(鲁迅《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起笔就摆出“高雅人”的谬论:“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这就树起了批判的靶子,便于下文有的放矢、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
9. 议论式开头
在记人叙事之前先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同读者交流。这样能起到开拓主题、帮助读者了解所叙事物本质的作用。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妻子发觉了丈夫和他们家从前的一个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暖昧关系,她向丈夫声言她不能和他再在一个屋子里住下去了。这样的状态已经继续了三天,不只是夫妻两个,就是他们整个家庭和仆人都为此感到痛苦。家里的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住在一起没有意思,而且觉得就是在任何客店里萍水相逢的人也都比他们,奥布浪斯基的整个家庭和仆人情投意合些。妻子没有离开自己的房间一步;丈夫三天不在家了,小孩们像失了管教一样在家里到处乱跑;英国女家庭教师和女管家吵了架,写了信给朋友,请她替自己找一个新的位置;厨师昨天恰好在晚餐时走掉了,厨娘和马车夫辞了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全书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作者在发议论。这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笔,正是结构全书的思想脉络,同时也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安娜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不幸婚姻,而列文、吉提组织起来的家庭,是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上的幸福家庭。
10. 抒情式开头
开头用饱含激情的文字抒发感情,引起读者共鸣。所谓先动感情后动笔。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动了感情才能在语言中得到表现,看文章的人翻阅文章才能深入作者的感情。这里刘勰是从作者、读者的角度谈感情和语言的关系。由此可见,只有倾注感情的文章才能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如: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段充满浓烈激情的开头,很快把读者带入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和作者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认识。为什么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呢?正像魏巍说的:“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伟大,这样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11. 特写式开头
开头将人物或环境某一局部特意放大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
一束蓝色的追光打在铺着绿毯的舞台上,光柱中,一只雪白的天鹅,忧伤地低着头,吃力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夜色静静地笼罩着湖水,只有大提琴缓缓奏出抑郁的旋律,宛如一泓清幽的月光酒向剧场。月夜是这样美好,美得令人不忍离去,而这只纯洁的白天鹅却身负重伤,就要与世长辞。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没有缅怀往昔的快乐,更不去悲叹生命的短暂。她只是渴望重新振翅蓝天,哪怕为此要耗尽最后一点气力。
翅膀轻轻地扇动着,搅碎了投在湖上的倩影,天鹅立起脚尖,鼓足全部力量,一次又一次尝试着飞离湖面,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支持不住。身体扑倒了,翅膀垂下了,静夜中,死神逼近的脚步声犹在耳边震响,然而,天鹅没有绝望,她更清晰地听到了长空的召唤,生命的呼喊。她要生活,她要飞翔。这、信念使它产生了新的力量。她奇迹般地重新站立起来,直起身子,展翅旋转,旋转,旋转,生命在和死神的搏斗中闪射出光华……(谢大光《天鹅之歌一记芭蕾艺术家白淑湘》)
开篇,摄影机的镜头便对准了一只雪白的天鹅。镜头由远推近,抓住一个个富有特征的局部,并把拍摄对象放大:忧伤的低着的头,吃力抖动的翅膀,鼓足全身力量立起的脚尖,重新站立起来的身子,展翅旋转的动作。一个个细节凸现出来,给读者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牵住读者的心,吸引着读者去关心天鹅的命运。
12. 悬念式开头
提出矛盾,引起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让人一口气读下去。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小说,设置悬念是作者常用的手法。悬念式的开头能迅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使人迫切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许多伟大的作者都善于在作品的开篇设置悬念,如卡夫卡在《变形记》开头写道:“一天清晨,格力高尔·萨姆沙从烦乱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可怕的甲虫。”
本文引言中,莫言《檀香刑》的开头:“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看到这样的开头,是不是满脑子问号,急切地想阅读后文以解心头疑惑呢?
13. 渲染式开头
开篇便描写场面,烘托气氛,使读者一开始就如身临其境。用渲染气氛的方式开头文章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种开头方式可以起到增加意蕴、烘托主题的作用。
如鲁迅《祝福》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开头的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万家团聚、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就在这喜气洋洋,合家欢乐的日子里,祥林嫂的命运却更加悲惨,这些描写,烘托了主题的表达,深化了文章的含意。再如:
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朝鲜。我又看到了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水。多明丽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冈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鹭在稻田里缓缓飞翔。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王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看到这种种情景,回想起朝鲜人民的遭遇,真叫人说不尽的激动,说不尽的欢欣!(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朝鲜国土上一片明丽的秋景,极力渲染了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山冈稻田,碧水红松,欢腾的汽笛,飞翔的白鹭,再配上姑娘们飘动着的彩色长裙,这是胜利后的国土,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深情的基础。这些文字,为下文的离别描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14. 对比式开头
在开头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使两者或两面都鲜明、突出。如:
首先,让我们澄清埋头治学的学者与酷爱阅读的读者之间长期存在的混淆观念,并指出两者之间绝无任何联系。学者热衷于独自伏案钻研,博览群书,探索他孜孜以求的某种真理,倘若读书的热忱征服了他,他的收获便会从指间滑掉溜走。而一个读者,开卷之时就得抑制求学的欲望;假若知识由此日积月累,他便进而追求,系统地阅读,变成一位专门家或权威,那就很容易扼杀单纯而坦然的阅读所具有的那种更合乎常理的热情。([英]沃尔夫《读书的时光》)
文章开头首先把“埋头治学的学者”与“酷爱阅读的读者”的不同读书方式进行比较,使学者的“伏案钻研,博览群书”、“孜孜以求”与读者的“单纯而坦然的阅读”、“合乎常理的热情”形成对照,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然后又“勾勒出书呆子的形象”来与“一个真正的读者”相比;一个是“面色苍白、形容消瘦”,“两耳不闻窗外时事,一头潜人故纸堆中”;一个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鲜明的对比,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提示读者思考,自己应该选择哪种读书方式,怎样才能争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此等等。
15. 起兴式开头
借别的事物或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这种写法可以起到寓意、象征、引起联想、烘托气氛和起韵等作用。
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燕子、杨柳和桃花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起兴,让我们沉浸在美丽动人情景之中,然而心动之余,更加勾起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再如: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蒹葭》)
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发端,描写一幅秋苇苍苍,露重霜浓的清凉景色。这是眼前所见的客观景物,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困于离情别绪的凄惋心境。
16. 对话式开头
开头直接采用人物对话展开矛盾,推进情节,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如:
“孩子他爸!”
“干什么?”
“那些男人,他们在那边地里挖什么?”
老人脸的下半部分突然松弛下来,变得肥大了,好像有很大的重量压进它里面去;他紧闭着嘴,继续套着那匹栗色的大牡马。他猛推了一下,把轭具套在它脖子上。
“孩子他爹!”
老人把马鞍子扔在牡马的背上。
“你看那边嘛!我想知道那些男人们在那边地里挖什么,我总会知道的。”
于是老人说:“我希望你进屋子去,孩子他妈,去管你自己的事去。”他一口气把话说完,口齿那么不清楚,就像在嗥叫。
但是那女人能听懂。那是她最熟悉的乡音。她说:“你不告诉我那些男人们在那边地里挖什么我就不进屋子去。”([美]弗里曼《母亲的反抗》)
这是小说的开头部分。男女主人公相同内容的对话三次反复,夫权思想十足的老头对老伴的问话每次都不正面回答,还要她“去管你自己的事去”。但女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总会知道的。”“不告诉我那些男人们在那边地里挖什么我就不进屋子去。”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三次对话,女主人公的倔强性格展现了出来,为后文写这位“沉着而独立自主的人物”的“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奠定了基础。
好的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脸面,文章好不好看,开头就能知道个大概。因此,设计文章开头最核心的原则是要把文章最吸引人,最精华,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内容最先抛出来,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结语
讲到这里,课程就接近尾声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们首先讲了文章开头。知道了文章开头指的是组织文章的起始部分,古人称之为“起笔”。开头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还可以是一个层次。这一部分在文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组织得好坏,对全篇的成败影响极大。它可以成为入题的契机,文思的起点,组织好了,能使文章顺利展开,对主题的表达、形式的完整起重要作用。对于读者来说,开头是阅读的向导,有快速切题,加深认识、增强感受等功能。
接着,我们重点讲了十六种开头类型,并结合例子对每一种类型的特点和作用,做了详尽的分析。概括起来,这些类型要么开宗明义,带领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要么提纲挈领,层层递进展现文章的内容框架;要么制造悬念,让人欲罢不能想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掌握这些开头方式,还需要在真实的写作中多加运用。
欢迎关注“程岚”,一起学习成长!
转发声明:1、欢迎转发,尊重原创。2、头条朋友直接转发即可。3、若在其他媒体上转发,转发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本文转发自今日头条,作者:程岚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