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两则中国古代关于邻居的寓言,读后深受启发,对一个家庭来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则是疑人偷斧:“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掘其谷而得铁,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这个故事的主人有点意思。就是说他丟了斧子便怀疑是邻居儿子偷了,他觉得那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面部的表情,说话的态度,都象是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就没有一处象偷斧子的人了。
另一则是疑邻人:“宋有富人,夭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那翻译后意思你就明白。这位富人对同样的忠告釆取了不同的态度。对儿子的忠告,便认为是未卜先知,实在聪明。对邻人之父的忠告,便起了疑心,怀疑是他把东西偷走了。
这两则寓言都没有讲到后果如何,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主要是他们的邻居关系绝对不好。他丟了斧子,理应先回忆一下自己是否丟在什么地方,再仔细找找,何必忙忙怀疑他人偷走?即使被人偷走,又有何根据看到邻居之子象偷斧子的人呢?斧子最后找到了,假如没有找到,岂不白白冤枉了一个好人?又假如丟斧子人的怀疑传到邻居之子的耳朵里,就会引起一场更大的矛盾和邻居纠纷。宋国那位富人,也是偏见得可以。似这般主观武断,就胡乱猜疑,对邻居亳无信任感的人,谁又愿跟他做邻居?做了邻居朝朝相见,又怎么和睦相处?
也许寓言终归是寓言,不足为训。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特别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从不同的区域走到一起,象这种邻居与邻居疑人的现象的确存在着。在我们这就发生一件惨事。刘某与肖某,同在同一单元套房内,两家因小孩吵家和生活锁事闹过矛盾。有一天早晨,刘某发生煤气灶下有一小滩积水,肖某又怀疑刘家小孩用喷水枪弄的,当即指责刘某,并拖钱去揩水。刘家小孩否认此事,拒绝揩水,返身回到了家中,肖某竟推门而入,这时双方大人发生争执,并且扭打起来。刘某拿起拖把进行还击,一面呼唤儿子,于是,双方一场混战,造成双方四人受伤。而肖母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受伤后住进了医院,经抢救无效后当晚死亡。经有关部门调解,后事丧葬费各其一半。因一小滩积水引起了人身惨祸,这叫“损了夫人,折了兵。”而其中作祟的就是一个“疑”字。“疑人偷斧”是疑,“疑人作盗”是疑,这桩惨案的根还是疑。看来,邻居相处一定要和陸,切忌乱猜疑。
过去不管是农村和街坊,都是祖辈相传,有句古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城镇的邻居都是来自于四面八方,不管是祖辈相传还是萍水相聚,既然有幸作邻,就是头世修来的福,必须处好相互关系。不能防邻如贼,因为这样势必把关系搞得不好,以至“鸡犬之闻相闻,老者不相往来”。一担被生活锁事或者小孩吵架发生了矛盾,双方都要有谦让精神,不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能够解释开的便解释,不愿作解释那就以忍为高。忍并不是怕,恰恰是一种道德风格的表现。没有过不去的坎,邻居长期相处,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碰一下也无妨,不必去斤斤计较。如果平时矛盾较深,少一些来往,见面打个招呼就可以的,但切不可家中一有风吹草动,便毫无根据地怀疑是邻居某某人在作梗,这就会使矛盾越积越深,甚至酿成悲剧。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那是古代人的故事。
今天,在讲文明,讲道德的社会里,要择邻而居又谈何容易!即使条件允许,能够三迁或四迁,如果改掉胡乱猜疑的毛病,也不会与邻居处好关系。人们不管生活和居住在何方,邻居之间和陸相处,是能为幸福听到而感叹,那些幸福和微笑,相信不能我所说的表面上的触洽,而是在于更深骨子里的东西。就是邻居不陌生,守往一家亲。
小编推荐: 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什么(讲解千里共婵娟是写爱情吗)春心荡漾是意思是什么(讲解8个与春有关的单词)闪闪发光的意思是什么(分享花儿在地底下等待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