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诵读句子.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指名答。)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软抄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探究“窃读”原因,交流有关读书的故事和名言。
2.培养爱书、读书的热情及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师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4.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个健康成长的人。)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教学目标
生答:嗜书如命)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1、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
<(strong>重点
感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遣’”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词造句的精妙。
难点
(
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发愁的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修辞表达自己读书时的感受。
2.学习作者读书的方法。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体会比喻的精妙)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前准备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三、拓展活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三、以“读书故事”为例进行写作指导
1.设问题:你喜欢读哪本书?书中有什么内容吸引你?
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2.生围绕问题取材
3.一般作文开头结尾法:点题法、设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问法、对话法、描述法……
4.中间部分写法:借鉴本单元课文采用的比喻、设(问、对比、按时间顺序等等手法。
5.给学生几个漂亮的题目:我和书、我的“挚友”、"指名答。)
!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通向成功的桥梁、人类智慧的法宝……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
1.学生进行习作,可以选择老师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指导的,也可以三选一进行创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
五、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六、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时小结: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p>
1. 本单元课文的系统小节。
2. 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读词语
2.组织一分种记忆竞赛。
二、交流平台
“温故而知新”。学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预想:
1. 从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会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
2. 从课文写法方面: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的妙用。
3. 从个人积累方面:可以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或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日积月累
1.交流自己本单元课程的积累
2.读读这些诗句,看看它们都讲了什么意思。
3.同桌对读,试背。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交流课外所得。如:冰心、鲁迅等作家的名言。
5.再读背,把这些名言记下来。
四、展示台
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1.针对本单元开展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列出你读过的书目。
2.在本组内交流你读过的书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3.或者亲手制作阅读记录卡,将自己读过的书目、内容简介张贴在“读书乐”角。
4.去图书馆参观参观,看看图书都有哪些分类,回家时试试将家里的书分类合并。
5.整理自己的习作,或者摘抄做成一版手抄报,张贴在“读书乐”角。
教学反思: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梅花魂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的柳树,远处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p>(
)的树林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四、布置作业
1出示地图 )高山。,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
(
3.完成课后“小练笔”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p>。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
五、板书设计<(/p>
走遍天下书为侣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
方法——百读不厌
(
关系——朋友、家
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反思:
(
4*我的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长生果”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前准备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
2.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min-width: 112px;
(
1、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
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2、 品味人物塑造方法,理解“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
教学过程
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
1.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2.出示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作者非常喜欢书.)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
b.认读生字词.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书课时小结: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梅花魂
课时目标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a. 生动的比喻
b.恰当的词语
五、积累内化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读书 博览
写作 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学习
感悟 借鉴
教学反思:
"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扣紧题目,条理清晰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学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给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点.
(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师范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课时小结:
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4.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
课时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写作能力。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个人背,同桌背。)
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教学反思:
9、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2.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3.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4.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5.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6.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赏评
课时小结:
回顾、拓展二
课时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
3.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dy>
苗苗的见解
|
|
季先生的见解
我的感受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
|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min-width: 168px;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书名,内容,喜欢的理由等,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
教学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读书乐趣,学习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修辞、顺序词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前准备
"
生字词卡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用批注法交流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
|
吃食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
共同点
|
都吃鱼虾
|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
须鲸
|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
齿鲸
|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看课题后教师可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生、想)
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这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位组长代表你们一组到上面来选一种玻璃。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推销的话语,夸夸自己厂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你们在小组内先说给其他同学听,相互出出主意,待会儿就请同学能争着到上面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好吗?学生在组内推销。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和同学们刚才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们在现代化建筑中正起着(重要作用),研制这些玻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它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发明一种新型产品呢?
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了一种新型产品,还没有完成的,或还需修改的课后完成,最后,老师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让理想成为现实,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