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破损的日记在哪(暴雨之抗灾日记)

破损的日记在哪(暴雨之抗灾日记)

时间:2022-10-06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在暴雨过后的第20天,河南西华县前邵村地里的红薯苗已经舒展开了枝叶。7月21日,这个位于豫中的小村庄还是一片汪洋,从排涝到播种新的农作物,前邵村用了不到半个月。村民和村支书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每日经历发到网上,成就了一本属于河南村庄的抗灾日记,其中讲述过村里庄稼遭遇的灭顶之灾,记录着村干部舍身抬闸泄洪的瞬间,也展现了补种农作物的勃勃生机。

曾有网友质疑视频中是村干部在摆拍作秀,“这些评论我都看到过,可我顾不了那么多。”村支书邵俊伟说,拍这些就是想让别人多了解到村里的受灾情况,“有那些帮助和关注,村民就有希望和奔头,去抗灾,去复产,大家的日子才会慢慢变得好过。”

8月4日,村里重新种植了早熟红薯。受访者供图

雨来了

前邵村村民邵俊涛没想到,自己一朝梦醒,家门外的村庄已经变了模样。

那是7月21日的早上,下了一夜的雨还没停,他举着伞出了家门。自家的地在村落边缘,离着远,尚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路上都是水,庄稼地也都被雨水灌满,被淹了个七七八八,水面上偶尔会冒出几株玉米杆尖。这路走得心里越来越凉,邵俊涛心里有数了,自己的庄稼蔬菜肯定难逃一劫。

除了自己的地,邵俊涛还在村里另外承包了35亩地,种了辣椒、红薯和玉米。6月5日刚刚收了小麦,玉米是紧接着种下的,河南前期比较干旱,大田玉米最缺不了水,6月初过后的一个多月里,邵俊涛基本都在抗旱,可终于等到雨来了之后,一个多月的辛苦化为泡影。

邵俊涛站在田边,对着蓄满水的庄稼地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不能再下了,顶不住了。”有不明所以的网友以为他在南方,询问“这是坑塘都满了吗?”邵俊涛也苦笑回复,“没错,在路上逮鱼呢。”

7月底,前邵村的庄稼被浸在水中。受访者供图

但此时此刻,真正的大雨还未到来。事实上,从7月21日17时到22日11时,周口全市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这个时段,前邵村所在的西华县降水量为221.7毫米,相当于年均降雨量约三成都集中在了这17个小时里。

抬闸

这17个小时,连同此后的一整天,对于前邵村来说异常煎熬。村民们回忆,那段时间自家的一层房间是住不了人的,村路积水普遍有1.2米深,低洼处能达到1.5米,人们每天蹚在水里,双腿和双脚也被泡到起皱发白。

水位还在上涨。“当时已经不下雨了,但是我们这儿的水位比几天前更深。”邵俊涛提到,村庄位于下游,上游其他村落排涝后,水就顺着村北面乌沟江一些颓圮破损的堤岸,继续涌入了前邵,两天左右的时间,有的地方水深增长了50厘米。

为什么不马上排涝?邵俊涛说,这是由于村中排水的闸口也连着乌沟江,“如果当时抬闸,河水又将倒灌,村里的水就涨得更过分了。”

前邵村的排水闸口有两个,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北方的农村少有集中降雨的经验,好多年没和洪水打过交道,如村民所说,干旱才是北方村庄经常面临的问题。两个排水闸口几乎从未被关注和修葺过,也只有村里的老人熟悉闸口的位置和用途,“小年轻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排水的地儿。”邵俊涛说,排水口是四四方方的形状,边长有1.3米左右,挡住排水口的是一块水泥板,“我们去看的时候,其中一个闸口的配件全部没有了,另一个也要靠辅助工具才能抬起来。”

7月23日,乌沟江的水位有了下降,抬闸排水的时候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邵俊伟带着村民找来了两根木棍和一个链条,寄希望于通过简单的滑轮装置抬起闸口。“在闸口上面是使不上力的。”邵俊涛身高一米七多,身材并不瘦小,但他站在岸上,仍抬不动这两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板。

最后下到水里抬闸的是村支书邵俊伟。他赤裸着上身,曲着腿,几乎将胸前以下的身体都浸泡在水里,一点一点拉动着链条。暴雨过去两天后,打开这道“门”,才是前邵村排涝的开始。

求生欲

村民邵俊涛曾把村支书水中抬闸的视频发到网上,获得了超过70万的播放量,和6000余人点赞。邵俊涛有时回看这条视频的时候,会觉得后怕,单人抬闸,除了要面临抬不动闸口的困难,也要面对抬动闸口后,洪水涌出把人冲跑的危险。

村支书邵俊伟没顾上这些,他在受灾之后每日用视频更新着村里的情况。7月25日,他抽出一个空当,第一次真正出镜录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时长只有15秒,远处几幢两三层高的民房建筑和少数树木,成了水天之间的分割线,目之所及的水面很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邵俊伟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衫站在水里,水位已经到了他的腰腹,浸湿了胸部以下衣服。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看上去有些拘谨。对着镜头,用一两句话介绍了村里的受灾情况。

7月25日是前邵村抬闸放水的第二天,邵俊伟站在村路中间。受访者供图

奉母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冯源看到过邵俊伟发布在网上的视频。他特别提到,很多视频里邵俊伟所站的位置基本上就是村路的中间,或者农田中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他们当时的路面,已经成为了河面。”

邵俊伟回忆十几天前,声音中仍然带着愁苦,“你知道吗,当时看着村里的地,走着走着,有时候都不想活了,因为损失真的很大。”自2018年他担任支书开始,前邵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支部。为了发展振兴村庄,发展合作社集体经济,邵俊伟贷款了50万,“看到这雨,看着大家的损失,我的思想压力太大了。”

去抬闸,是属于邵俊伟自己的“向死而生”。“出事儿又怎么样,我没想过活。我当书记,‘堵枪眼’的时候不出现,什么时候出现?”

尽管自己一路想着最坏的结果,但邵俊伟自己发布的视频,却代表着一个受灾村庄的求生欲。排水阶段,他站在水里,在还未褪去高位水际线的建筑前,汇报排水进度;有时他也站在农田边,指着背后浸在水里的农作物,诉说着大田的受损情况。这些视频中,他有时候会简短地“自报家门”,介绍自己所在的村庄、位置,有时候只在画面中配上一行文字,附加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7月30日,前邵村排涝进入尾声,邵俊伟站在泥泞却终于平坦的田上,太阳光打在他脸上,邵俊伟眯着眼,皱着眉,诉说了一个请求,“我们需要一些适合当前种植的种子,希望大家支持。”

抵抗

看过视频的人也有质疑,有人说这是村干部的作秀和摆拍。

邵俊伟看过这些评论,没有任何回应。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属于偏远地区的无奈。前邵村位于奉母镇最西边,距离西华县县城有40公里,是整个西华县,甚至整个周口最偏远的村庄。“大家都在受灾,我们就想用自己的方式,拍拍视频,能让大家多关注,看得到我们,想得到我们,也能多帮助我们。这难关,可能就过去了。”

邵俊涛说,确实有爱心人士和企业在看过视频后直接给村里运来了物资。同时,在奉母镇的自救过程中,全镇也发动人脉关系,请来了技术人员和专家,计划在秋种之前重新补种,降低村民的损失。

冯源提到,对于填补耕地窗口期的作物,镇里多数选择了以萝卜、菠菜等能够短期成熟的蔬菜类。“有的蔬菜,村民也是第一次种,可能比较陌生,我们请到了专家为村民做技术指导和培训。不能受了灾,就对生活绝望。”

有人说,农民的生命,是与地里的庄稼相连的,当然,庄稼并不连接生死,却是农民们心气儿的一种维系。绝收的庄稼,会击垮农民对于未来的盼头。而补种和复产,除了减少损失,更是普通农业生产者对于灾难的抵抗。

是要继续和老天爷抢时间完成补种,还是彻底松弛下来等待秋天再种冬小麦?邵俊涛其实犹豫了很久,这并非是因为庄稼人不够勤奋,他想象过自己承包的30多亩地在整个秋季不会有一分钱收入的情景,“可能要赔个几万块钱。”但要重新种植没有种过的蔬菜,即便能够成熟收获,销路该怎么办?排水后,邵俊涛一边秸秆还田旋耕着土地,一边为这些问题踌躇。

8月初,排涝结束,前邵村开始旋耕土地。受访者供图

直到周口的一所高等院校还有上海的一个敬老院,与村里对接了后续蔬菜的销路问题,“你们种啥,我们吃啥”,是他们给邵俊伟的承诺。

氛围

8月4日,村里旋耕过了的地块开始种红薯了,邵俊涛说,这红薯是村里特意挑选的早熟品种,预计10月份之前就能成熟,不会耽误村里继续种冬小麦,填补了未来两个月的土地空窗期。“再比如我种的绿豆,也是基本同期的,预计一亩地能赚个三五百块钱,也能弥补一些损失。”

地是自家的,但对于邵俊涛和村里的许多村民来说,重新补种的决定并非是一个人做出的。“最主要的是全村有一种氛围,天天广播里喊着,村民地里忙活着,村干部和专家每天都忙活在田里,你看大家都没闲着,自己也就闲不下来。”

对于邵俊涛和大部分村民来说,在灾后积极地去排涝、旋耕、补种,是自己的一种选择。但在村支书邵俊伟看来,号召全村人不放弃耕地,是经历灾难过后村庄的唯一出路。

“我是西华县奉母镇前邵村书记邵俊伟,洪水过去,现在我们正在种植一些适合当前生产情况的农作物,争取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8月14日,以相同的介绍做开头,邵俊伟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了最新的一条视频。自7月21日在村庄遭遇暴雨和洪水后,24天里,这是邵俊伟发布的第34条视频。

当天,前邵村地里的红薯苗已经舒展开了枝叶,按村民的话说,见苗子支棱起来,这就算是种上了,一个多月后就能有收成。

8月14日,补种的红薯已经舒展了枝叶。受访者供图

有村民曾给自己发布在网上的补种视频配乐,那是一首网络歌曲,男声在背景音乐中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尽人事,听天命。“歌是这么唱的,我们也是这么想的。”邵俊涛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小编推荐: 助学贷款申请书在哪里下载(助学贷款申请即将开始)商鞅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分享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国家)家有七公主国语版在哪里可以看(《七公主》提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