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摘录于《吕氏春秋.去私》篇“祁黄羊去私”的文章,讲的是春秋战国时荐贤用贤的故事。至今解读,仍有借鉴。
原文如下: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这段出自《吕氏春秋》的《去私》文章。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举贤不避亲仇。
具体翻译过来就是: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地方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说:“解狐适宜。”平公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适合,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很好。”于是晋平公任命解狐做南阳的地方长官,国人都称赞任命的对。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掌管刑狱兵事的人,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祁黄羊回答:“祁午适宜。”晋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说:“很对。”于是任命了祁午。国人都称赞任命得好。孔子听到这些事,说:“祁黄羊说得好!推荐外人的时候不把仇人排除出去,推荐自己人的时候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古人荐贤用贤的态度可以说能怀赤子之心,秉无私之德。既不因举荐亲属而忧馋畏讥,亦不会推荐仇人而处心积虑。难怪春秋战国这五百五十年中,人才辈出如夜空繁星,百家争鸣创风气活跃。这种蔚为壮观的成就取得,一点都不偶然。
反观以后,这样的优良品质就越发稀少了。互相之间的不信任筑起了一道道心灵上的藩篱。用人者对于举荐人首先要审视他是否带有不轨目的,举荐人举荐时首先得思虑是否会招来猜忌物议。长此以往就逐步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不用荐不举荐。心存阴暗的用人者美化自己曰明察秋毫,明哲保身的推荐者美化自己曰大公无私。
其实,真正的大公无私就应该如祁黄羊那样,只问贤愚,不顾亲仇。这是最为健康的阳光心态。
于这点,笔者还倒真的是具备一些古人之风。记得二十年前在京城一家企业当芝麻绿豆小领导时,既敢用背叛过的敌人,也敢用血脉相承的亲属。条件不成熟,创造条件都要让他们上。我的这种赤子之心,思考的是此人适合不适合该岗位,而不是与我有什么样的关联。只要心中无私,何惧猜疑。
有清一代,曾国藩、曾国荃为一母同胞,李瀚章、李鸿章为手足兄弟,但他们能同朝为官,均立下了不世之功。
小编推荐: 后背上的痣可以去除吗(解析脱痣真的能改善一个人的运势吗)你们的幸福可以小点声吗 有点吵到我一个人的孤单了(我用文案点亮了灯)爱一个人的理由是什么(我喜欢你的99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