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详解·章七八
阅读导引:
通行版《道德经》中的第七十六章。
上一章阐述民众不畏死即轻死的原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賢贵生。
本章计63字。阐述“生于柔细,死于僵硬”。言下之意,建议人们经营“柔细”,避免“僵硬”。其实还在讲解“德”。德好则柔细,德坏则僵硬。
☆或因人们对“强”字含义的理解有偏差,导致人们对此章的读解差异较大;甚至南辕北辙。
原文断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荁仞賢强⑴。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⑵。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勝,木强则恒⑶。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文字释义:
⑴荁仞賢强:筋和韧带都僵硬。多数专家认为是“筋韧坚强”。“荁”的原字是“艹”下加“恒”,已经失传,无法推测其含义。故解释为“筋和韧带都僵硬”较为合理。◆强,形声字。同“彊”。意指“弓很硬”,即硬弓。由于张开硬弓需要很大的力,故“强”的本义是“能够承受较大力量的作用”。引申为“有力”,“力量大”,“势力大”,“扛得住”。进而引申为健壮、优越等。与“弱”相反。“弱”的本义是“不能承受较大力量的作用”。其实,“能够承受较大力量的作用”与“力量大”是两回事。“强”是指承受或抗打击能力大。有明显的“僵硬”含义。“力量大”叫“勇”;力量大但经不住打击的不是“强”。
⑵枯槁:草木失去水分而僵硬。
⑶恒:永远,持久。历久不变。
句义详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荁仞賢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人出生的时候身体柔软且容易受伤,死了以后筋和韧带都会僵硬。草木等万物出生的时候柔软脆弱,死了以后干枯僵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荁仞賢强。人出生的时候身体柔软且容易受伤,死了以后筋和韧带都会僵硬。事实证明,人从生到死的过程是身体由“柔软”向“僵硬”变化的过程。婴儿身体非常柔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变“强”,直至失去活力而“僵死”。草木等万物中所有“生物”,其生死过程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身体由生柔到死僵的根本原因。前面章节已经讲明了原因。“道生之而德畜之。”“道”是万物本源,“德”是物体营造的环境。“玄德”是万物营造的大环境。生物是由无数个原子在有序精神作用下生成,看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其实离不开外界环境。科学家所说的“新陈代谢”就是生物依赖于外界环境的铁证。简单地说,生物能否生存取决于“两个环境”;即“体外环境”和“体内环境”。初生之物的体内环境相对纯净,没有什么杂质阻碍分子或原子运动,就像鱼儿在清净的水中游行比在污浊的水中轻松一样;故而相对柔软。然而,由于生命存活离不开“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很难完全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因此随着生物成长,体内环境会慢慢变得“污浊”,分子运动阻力慢慢增大而显得“僵硬”,直至组织器官坏死。显而易见,体内环境恶化(体内失德)是身体由生柔到死僵的根本原因。同理,如果外界环境恶化(体外失德),生命也会很快死亡。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仅要营造益生的“体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且要营造益生的“体内环境”。
再说“肾”和“脾”。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理解上面内容,就能发现其科学依据。因为肾是维护体内环境的关键器官,相当于体内环境的统御者,肾功能好才能保证体内环境好,体内环境好才能生;所以是“先天之本”。脾是主管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决定人体能从外界吸收什么,脾功能好才能保证正常的吸收;所以是“后天之本”。因此,养生首先要注意维护好肾和脾的功能。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勝,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因此说:坚固僵硬的事物属于死亡,柔弱微细的事物属于活生。兵器僵硬就没有承受能力、容易折断,树木僵硬则历久不变、不再生长。强大的事物势必向下发展,柔弱微细的事物势必向上发展。
★兵强则不勝,木强则恒。兵器僵硬就没有承受能力、容易折断。树木僵硬则历久不变、不再生长。冷兵器时代,兵器不能僵硬,必须有足够的韧性;否则容易被击碎而散失兵器的功能。千万不要把“兵强”理解“兵力强大”;因为“兵力强大”是取胜的要素。
★生于细柔,死于僵硬。修德积德的实质是营造益生的环境。如能营造益生的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就可长生久视。怎么做呢?先明白道理、启智开慧再说。
白话译文:
人出生的时候身体柔软且容易受伤,死了以后筋和韧带都会僵硬。草木等万物出生的时候柔软脆弱,死了以后干枯僵硬。因此说:坚固僵硬的事物属于死亡,柔弱微细的事物属于活生。兵器僵硬就没有承受能力、容易折断,树木僵硬则历久不变、不再生长。强大的事物势必向下发展,柔弱微细的事物势必向上发展。
小编推荐: 孔雀东南飞原文翻译(分享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见贤思齐论语选读 六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free loop中文歌词翻译(分享free loop与我心中的那个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