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三百,不过是生前无邪的记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轻轻扣上书页,抹去眼角流出的泪水。封面上清雅的花与“思无邪”三字相互交融在一起,仿佛方才做了一个冗长的,无比美妙的梦。
听说《思无邪》已很久了,却直到现在才有机会拿起来好好读一读。《诗经》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书,是中国是个的源头,这本书正是安意如——这个有着美好心智的女子对它的评析。
读书,便是在读人。读安意如笔下对《诗经》的理解,亦渐渐了解了她这个人。《诗经》只是民歌,但是能够真正读懂它的人没有几个。作为女子,安意如对它的理解可谓是淋漓尽致。那些催人泪下的离别诗,那些引人深思的弃妇诗,那些让人肝肠寸断的思夫诗——这些诗中描写的内容,在她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千百年前那些场景,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回放、重演。同是女子,对她的这种情感感同身受,因此每每读到动人处,总会泪水模糊了双眼,感情不能自拔。
她的文字中总透露着她的才气,仿佛笔尖轻轻一划,写下来的就是一句句能够写到人心里去的语言。她的笔尖亦处处流淌着细腻——她总能像讲故事一般描述出背景故事,总能体会到主人公内心中最深沉的感受,并将这些感受带给我们,仿佛主人公不是与我们相隔遥远的古人,而是她自己。
这正是我最喜欢之处。她是这样一个心如止水的女子——她自己也这样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心静如水的女子,写下的文字,却让我们心中泛起不小的涟漪——这是她成功之所在。
想必她一定是走过了漫漫长路吧?要不然怎能写下这些华彩的文字。
我想做一个像安意如那般宁静的女子。我回首这段与文字结缘的过往,心中感慨万千。
很小的时候便拥有了一本《少儿图画》——那是我的启蒙书,至今对它印象深刻。后来就陆陆续续有了童话书,不识字的我还需要父母一篇一篇地念给我听,带着有些兴奋亦有些好奇的心情听完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从此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在现在看来不知道有多老套的结局。后来认了字,开始看简单的故事书,即使对故事情节到最后也不怎么了解,但还是怀着感动读完了它们。我承认,这些,便是我最单纯的儿时记忆——不可磨灭。
后来,接触的文学作品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儿童文学到后来的文学巨著,一路走来,怀有的情感亦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世间百态,那些人情事故,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走上了读书的历程。
现在,视野更加开阔。喜欢看名人的传记,也喜欢看诸如安意如一样对人物、对文章的品析。现在读的更多的,并不是书中的内容、情节,而是作者、主人公怀有的情感——不能算是读他们的情感吧,应该是在揣测。我喜欢这种揣测的过程。
书使我充实,使我收获了许多。它带给我的教益是无穷尽的。
漫漫长路,一路走来,都是书陪伴着我。黑夜中,点一盏明灯,一路有书相伴,便不再孤单;骄阳下,找一处阴凉,一路有书相伴,便增添了些许乐趣。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