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学习心得
1我看三湾改编
84年前,也就是1927年,这一年的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8年前,也就是1993年,我以一个初一学生的身份,在历史课本上首次了解到“三湾改编”的历史重要性。从此,“三湾改编”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两个词组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9年前,也就是2002年,我以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人民军队。
今年,是我党建党90周年,我军建军84年!值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作为一名军人,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党史、军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交叉点,即回到1927,回到“三湾改编”。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4年前!这一年的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后,毛泽东否定“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把部队引向罗霄山脉建立革命根据地。当部队走到萍乡县芦溪镇时,遭遇敌军和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伤亡1/3,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当部队到达莲花县三板桥时,毛泽东叫来何长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个上井冈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9月25日下午,何长工来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农会干部汪季元,了解到走过高溪后,爬越十里山,有个群山环抱的山沟名叫三湾。那里既能摆脱敌军追击,还可走上宁冈茅坪的山路直达罗霄山脉,并介绍井冈山上有袁、王两支“绿林武装”。连夜,何长工向毛泽东汇报此事,作出决定去“三湾改编”重大决策。9月29日上午,起义部队翻越了大山口,来到一个群山环抱、没有地方反动武装的山坳里——永新县三湾村。
9月30日,在前敌委会议上,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10月1日清晨,师长余洒渡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毛泽东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及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
这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它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三湾改编”是对惨痛历史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的结果。在三湾改编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直接管连队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只做宣传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没有群众基础。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就难以直接掌握士兵,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也难以掌握部队。可以说,我们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辛探索,在吸收苏俄经验的基础上,独创性的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新型军事制度。党通过其在军队中设置的各级组织,把军队牢牢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一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几千年来兵权私有的积弊为之一扫,彻底摆脱了军阀操纵政党及政治的梦魇,军队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斗的工具。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三湾改编”对党指挥枪这一原则的确立,没有后来我党、我军对这一原则的坚持,我们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弹指一挥间,如今,新中国成立已62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进入第33个年头,距离“三湾改编”已有80余年,但是,“三湾改编”所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这一原则,仍将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可能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和成就。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而且,军队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其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由我党、我军的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剧烈变幻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英雄军队。这是我国最宝贵的政治优势、最值得珍惜的政治资源。
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作为一名普通军人,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通过对“三湾改编”这段党史的学习和认识,愈加深刻地领会到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军魂所在,是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发展继续胜利的核心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
2重温三湾改编学习心得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
在这次“改编”中,将党建到连上,完成了“党指挥枪”,另外实现了“官兵平等”,把旧军队彻底地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
在旧军队,官兵不平等,下级要称上级为“长官”,军衔、军阶高的,可以随意打骂军衔、军阶低的士兵;而在我们党领导的新型的人民军队里,官兵平等,人人只有分工的不同、职务的不同,而没有地位、人格的高低尊卑。那么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毛泽东同志只用一个字——“员”。比如:指挥员、战斗员、炊事员、卫生员……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员”字一下子就把官兵关系给拉平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员”字一下子就使每一个战斗在其中的人由心底里焕发出主人翁责任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员”字一下子就使千千万万个子弟兵团结如一个人!前赴后继,打败了全部美式装备的“国军”!
由此联想到,现在我们单位同事之间存在的称呼问题。比如,校长经常在会议上说“XX校长”、“XX主任”……,刻意地强调“官职”可能是意在尊重,或者是提醒他(她)的责任意识。但在我听来,这样的称呼在有意无意地疏离干群关系。所以,老师们坐到台上汇报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那么在平日工作中,自然感觉到干群有别,有些事本来能“操心”的也认为那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就成了“局外人”,就好像学校是“领导”的,而自己只是“被领导”的了。毫无主人翁责任感。
显然,这样的称呼是不符合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倒是多了几分“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官本位”的思想阴影在里面。
综上所述,我建议:要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应当从同事之间的称呼开始,并以此作为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转换的切入点。在对内的正式的场合,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例如:“县长同志”、“局长同志”、“校长同志”、“书记同志”、“XX同志”……
3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一周的学习和参观,我深深体会到,这次井冈山之行,不愧是一次心灵之旅,精神之旅。使我对井冈山精神和群众路线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进一步认识到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了井冈山才会明白,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方式,将自已的生命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就会获得永生。井冈山精神教育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而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种精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一方面,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敌军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做支撑,革命胜利恐怕会成为天方夜谭。井冈山根据地军民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坚忍不拔将革命进行到底,以点滴星火燃起燎原之势,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成为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这一崇高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地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
四、心得体会
思想指导一切。战略层面的决策正确,即使战术层面上暂时和部分的失败也不影响大局。在黄洋保卫战中不仅有地理战略位置和战术的正确选择,还有思想战略上的主导。即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群众。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了四个团的围攻,起决定因素的还是群众,一夜之间就布好了竹尖阵,加固了防守工事,在激战中,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食寄养。这一切归功于那时我党打土豪、分土地,为广大农民谋福利的战略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所以在战争中,取得了根深蒂固的战略优势,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摸不清形式。所以地理上硬的战略优势和思想政治上软的战略优势相结合,注定了保卫战的胜利,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中国的革命就是在政治战略上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并结合一切有利的其他战略战术优势,虽然,在一些战术层面有过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最终的胜利。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真理的试金石。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不是一天两天探索出来的,那是无数的鲜血和战火凝练出来的,革命时代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潮流中的邓小平理论,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理论思想。以史为鉴,可以预见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保证,而我们基层的同志则是这战略的战术执行者,只有认真工作并深刻理解中央战略思想,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理性创新。“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和探索,结果证明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这些历史经验放在今天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实的探索,表明基层的工作中心在哪里,支部建设就应该跟到那里。比如“支部建在产业上”,打破地域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基层的民主也起到团结和有效制度解决纷争作用,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解决自己的事务,还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当一次绝不上当第二次。我们回味历史的味道,同时要看清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