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习与探究(五)答案
示例:
我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与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自己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的过程。作者置身特定的时代背景,用语言表达了自己丰富、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
一、运用反语,抒愤慨之情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稠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文段中“标致”一词的本义是“漂亮”,文中却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盘”“顶”“油光可鉴”等词的运用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帝、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志极了”更将这种厌恶推到了极致。正是借助反语,作者辛辣地嘲讽了那些清国留学生及其反动文人。
二、借助副词,表厌恶之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文章一开头用“也”,表明这种现象不是第一个;“无非”一词意思是“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实在标致极了”,用“实在”表明厌恶至极。“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种优待和关心,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是作者感到的似乎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大概”一词包含了作者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都”“也”“何尝”等副词,写出这种欢呼之多、出现的频率之高、内心之愉1院,侧面写出了国民的愚弱、鲁迅内心极度的绝望和痛苦。“呜呼,无法可想!”这使他意识到学医并非是件紧要事,首先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他厌恶在仙台受到的歧视,再也难以承受国人的愚弱,因比决定“弃医从文”。 文中类似的还有“居然”“似乎…‘终于”等词的运用,字里行间包含了鲁迅内心的厌恶之情。
三、加重语气,露敬佩之情
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用反语表明他的“憎”,但处处也流露出他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爱”)。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从头到末”“都”“不但……连……也都”“一直”“教完”等一系列词,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流露出对先生的敬佩之情。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总还时时“写记起先生的频率之高;“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点出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地位之高;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表明先生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伟大”是对其高度的钦佩与赞扬。 这些加重的语气,深切表达了鲁迅对先生的怀念和感激。类似的这些句子,都是我们在阅读时要仔细揣摩的。
总之,本文语言优美,许多语句内涵丰富,需要认真品味。在反复的品读中,我们要体会作者的爱恨情感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