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高考冲刺 -高考精准考点强化训练基地。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高考冲刺 >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只需要点击下方QQ发送“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就可以免费领取《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了!

时间:2016-11-05 分类: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来源:书通网

(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例:湿地日益减少的原因。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①森林破坏

主要分布区:东北、西南、华南。

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等。

防治措施: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②草原退化

主要分布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防治措施: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③湿地萎缩

主要分布区:三江平原、湖滨、海滨。

人为原因: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防治措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主要分布区: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为原因: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自然原因: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防治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自然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防治措施: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田。

土地荒漠化

主要分布区: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放牧、开垦。

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等。

(3)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