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网 - 课本习题,辅导练习,辅导材料等答案解析!
书通网logo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鲁迅自传》课后习题答案

时间:2016-11-18 来源:书通网

《鲁迅自传》第一题答案

默读课文,试将作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段落一

内容:家庭状况

主要经历

①出生的时间为1881年。②地点为浙江省绍兴府城。③父姓周,读书人。家庭状况④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⑤幼小时不愁生计。⑥13岁时遭家庭变故,寄居亲戚家。⑦父亲重病三年而死。

段落二

内容:求学过程学。

主要经历

①18岁考入水师学堂。②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③毕业后派往日本留④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⑤因感到学医无用,便放弃学医从事文艺。

段落三

内容:工作简历

主要经历

①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②绍兴中学堂教务三工作简历长。③师范学校校长。④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⑤移入北京后兼做北京大学等校讲师。⑥厦门大学教授,后走出。⑦中山大学教授,后辞职。

段落四

内容:主要著作

主要经历

①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②一本论文。③一本回忆记。四主要著作④一本散文诗。⑤四本短评。⑥若干翻译作品。⑦一本《中国小说史略》。⑧一本《唐宋传奇集》。

《鲁迅自传》第二题答案

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结合附文《呐喊·自序》和补白诗《无题》,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附文略。)

鲁迅的第一次人生转折是:家庭由小康坠入穷困,18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作者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思想进步,因为在守旧的人们看来,水师学堂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由此可见作者当时想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

鲁迅的第二次人生转折是: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并决意学医。改变自己熟悉的专业是要反复考虑的,但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他毅然选择了学医,选择了医学救国的道路。

鲁迅的第三次人生转折是: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后,决定弃医从文。这次人生转折决定了他的后半生。“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时事影片,影片上日军屠杀中国人,竞有一些中国人在一旁围观,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决定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者说:‘钱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所以,鲁迅开始从事文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次转折,是最重要的一次。

纵观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学专业几经变化,然而救国救民的爱国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

《鲁迅自传》第三题答案

阅读附文《老舍自传》,并与课文比较,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同。(附

文略。)

《老舍自传》文言味较浓,《鲁迅自传》系流畅的白话文。

《老舍自传》中运用了大量骈偶句,《鲁迅自传》则用的是错落不齐的散句。

《老舍自传》语言诙谐,《鲁迅自传》语言庄重。

《鲁迅自传》第四题答案

下列句子中带划线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1、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

2、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居住)

1、不能。“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用在这里不符合文意。“变故”指的是意外发生的事故或灾难,用在这里非常确切,它写出了“我”家由“并不很愁生计”忽而变成“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遭遇。

 2、能。“居住”指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而文中“我”只是暂时居住在一个亲

戚家里。“寄住”中的“寄”字又有依附别人或依附别的地方的意思,用在这里,与文后“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互相印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