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死水微澜读后感(2)

死水微澜读后感(2)

投稿时间:2015-06-09 09:59:50 作者:赵元杰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篇二:死水微澜读后感

《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先生写的一部反映1900年左右四川乡土风情的小说,也是他最受推崇的一部小说。小说描写了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几年间成都郊区天回镇袍哥和洋教两股力量的起落消长,以及古城死水微荡的历史波澜。

作为一名四川成都的文学家来说,李劼人先生的这部作品以故乡四川为背景,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

比如:小说中对于妇女的描写就非常有特色。当时巴蜀地区道德文化积淀相对浅薄,贞操观念的淡薄为四川女性的种种“出轨”创造了社会环境,形成了女子们的“川辣子”气。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因子,使得川妹子既叛逆又现实。在蔡大嫂生活的天回镇,就有很多同样不守规矩的小掌柜娘,她们也并未遭到过多的道德谴责。蔡大嫂当然不是什么新女性,她只是一个为生活所累的女人,在她身上自然谈不上个性解放、妇女独立的命题,但是,正因为有了蔡大嫂这样的大胆叛逆的女子,才能在这沉寂的川西坝搅出波澜,正因为有了这反抗的气魂,才能有打破“死水”的希望。

又比如:小说在环境的勾画上,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味,里面描绘的赶场、东大街花灯火炮、赶青羊宫等,都是蜀地鲜活的民俗风情的写照,方言、行话的使用,更给小说增添了几分活的生命力,但是,这种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并没有影响到小说宽广的时代视野。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先生对于四川的文化是非常了解,有研究的。而这一切又说明李先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成都。

作为一名以李先生的故居“菱窠”来命名学校的老师,我觉得首先就应该培养孩子们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那次世界文化遗产日,我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李劼人爷爷的故居——菱窠博物馆。孩子们如饥似渴的仔细阅读着李劼人爷爷的资料,并不时地做着笔记。有孩子在回来后的作文中写道:“李劼人爷爷真是太厉害了,他不仅是咱们成都人的骄傲,更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以后我一定要以劼人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为成都争光,为中国争光!”

因此,作为一名成都的教师,我们有责任要引导孩子去了解成都,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成为新时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成都人。

篇三:死水微澜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李劼人的代表作《死水微澜》,这部优秀作品曾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中被周扬在总报告中特别提出,认为它与鲁迅的杂文、散文,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都是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能读到这样优秀的难得的作品,对我来说:真数幸事!

这部小说所反映的是1894年到1901年,即甲午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签订的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历史现象。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各帝国主义抓紧瓜分中国,中华帝国逐步解体,封建社会历史积累下来的旧矛盾,与在中国历史上从没发生过的新矛盾,都集中在这一时期,错综纠结,蔓延激荡。这种矛盾的尖锐冲突表现为频繁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正是这种斗争和冲突,在长期封建统治桎梏之下如死水一般的中国社会荡起了“微澜”。

作品通过罗歪嘴、顾天成、蔡大嫂三位主角的私人纠葛,展现了那一历史时期四川当空前活跃、教民势力日渐猖獗、满清统治腐败衰朽、官民吏之间矛盾重重的历史,反映了北京义和团运动对四川社会的冲击。

读完作品,闭上眼睛,我的眼前闪动着蔡大嫂灵动的大眼睛,晃动着的玲珑身材。嘴角上扬,蔡大嫂这一独特的叛逆者形象早已深深烙在我的心底。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