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这山望着那山高作文(3)

这山望着那山高作文(3)

投稿时间:2015-06-24 08:34:14 作者:韩志鹏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成为有些人的座右铭,表达的就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思想。著名数学家罗素(应为陈景润),他为了验证“1+1=2”这个连三岁小孩都会的数学算术,不惜花费精力与耗费几麻袋的草稿纸去进行思索和演算。至今对美术界有过重大贡献的画家达芬奇,他为了画好一个鸡蛋,不惜花费一年的光阴,后来蒙娜丽莎的一个微笑竟耗费他三年的时光……这些无不展示着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轮船的发明者——富尔敦,当蒸汽机问世后,他就想到用蒸汽机做动力制造能在海上航行更远的轮船。发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经过试验组装,终于准备在海上示范了,但由于出现故障轮船停止了远行。人们都嘲笑他的愚蠢。又经过整修,最终获得了成功。德国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完成了一个作业——最难看的小板凳。当老师说他做得不好时,他拿出了前两次做的板凳进行比较时,的确第三张做得稍好些。正是由于他有这种进取的精神才会使他在后来提出狭义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一些错误理论。有进取精神的人都会向富尔敦、爱因斯坦那样不甘落后,勤奋刻苦,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吧!

让我们始终拥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永无止境地追逐我们那光明、美好的梦想,达到人生的顶峰,去体会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吧!

篇五: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山望着那山高出自清代李光庭的《多万解颐地部》:“若这山看着那山高,畔援韵羡之词也。”

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对于原先学音乐,还未成功,又改学舞蹈,继而又改学美术……这样一个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人们常用“这山望着那山高”来讽刺他。其讽刺所达到的效果如何,我尚付阙如。但对这句俗语是否可以赋予另一种解释呢?我认为是肯定的。譬如用它来褒扬那种不拘于原地、昂扬向上的精神,不是也很恰当吗?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拓展价值的镰锯。鲁迅先生在年轻的时候,是立志从医的,但后来,他弃医从文了。这正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具体体现——从医,只能治疗人们生理上的疾病,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疾病”,医学就无能为力了。于是,他从文了。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正是一种以民族为己任的伟大抉择。

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是展示才艺的舞台。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原来是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他发现自己颇有文学爱好,充满自信,改作起小说来,竟而佳作迭出,一发不可收了。他从“这山”奔上了“那山”,使个人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同时,对文坛作出的贡献也比他自己驰骋球场更大,这又何乐而不为?如果硬只许他满足“这山”,否则就扣以个人主义的大帽,那中国岂不是少了一位颇具才华的作家?

于是,我们对于生活中不甘在原地踏步的人的非议就应该多斟酌了。对于他们,我们不应该阻止、讥笑,而更应该扶持,给他们鼓励。对待社会上有上进心的青年不拘一格的追求,也应该是如此。

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是撵辗前进的道路。其实,又何止个人要常“望那山”,就是一个集体、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也是如此。我们的女排如果徘徊在三连冠的“这山”,又哪能登上“四连冠”“五连冠”的高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家建设曾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这山”上停了下来,没有及时地继续“望那山”,使得国家建设曾经一度停滞不前。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党和国家吸取了教训,清醒了头脑,不断地动员人民向“那山”追求、攀登,闯改革之路,使得国家又出现了生机活力。人类从远始到现在,何曾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虽然,曾不止一度地停在像一战二战的“这山”,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停地“望那山”。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