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2)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2)

投稿时间:2015-06-02 08:58:16 作者:曹爽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束缚是一把利刀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如今,“老规矩”“老祖宗留下来的”“大家都这么做”等这些话成了杀掉创新的最有力的刀具。记得曾经看过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创新力远比不上外国孩子。“中国式教育”成了钝化大脑的代名词,中国孩子的思路成了一条共同线路,是经典模式。就是因为条条框框的束缚,越来越多的人被统一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奋起反抗”,只因为一个道理——“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当然,我们需要推陈出新,对事情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可再死板地遵循各种“古往今来”的老规矩。就事论事、“因地制宜”。就在创作上,要打破前人的常规走法,独创自己的风格(或许前人的创作方式也是难以轻易学到的),独树一帜或许更有新意。在生活中,学会从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也会与众不同。新的想法往往在难题前会有新的突破口,这往往是新成功的标志。在塑造自己的时候,也可以打破不必要的束缚,做最自在的那个人,与众不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区别就显现得特别明显,祖国大花园里的花儿齐争艳,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忠实之意

书中说“词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忠实”有忠厚老实、忠诚实在之意。对人事的忠诚态度,这一直是我们强调的。忠于他人,不瞒骗,不欺诈,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大家从小就了解的。然而,对草木这些没有人事互动的自然景物,要本着如此的忠实态度,的确还没有太重视。听过很多人的写作过程,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借景抒情。然而,这些时候情是第一位的,景是服务于情的,所以,只要是情感需要,景有时是可以被改变可以被创造,还可以被“扭曲”的。可是这样也就对一草一木失去了忠实之意。所以,现在有很多作品被批判不真实,不自然,失去了作品最原始的味道。或许,当大家增加对万物自然本色的重视,坚持尊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两者相融,一定会有更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出现。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样的光彩。忠实于一草一木,不作游词。同时,忠实于自然,也要忠实于人事,忠诚得对待他人,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准则,对人对物对文,“忠实”二字不可抛。

如今走入大学,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告诫我们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不是教我们处心积虑,而是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交往有必须坚持的准则和不能碰触的原则。所以如今读完《人间词话》,看到王国维先生对词话的评判,就自然联系到了人事这一面。其实对诗词的要求,何不就是对诗人词人的要求呢?诗人词人对作品的态度,又怎不能体现出他们对万事处理的心态呢?对万事的处理又怎会不包含对人事的处理呢?也就是顺着这条思路,我便有了这些感想。或许我的读书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读者的感受,但“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心中会与作者产生不同的“共鸣”,而我的反应就是这些文字。写诗作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人处世也不是一门浅显的学科。我认为,在我们的创作过程和学习过程里,也就掺杂着对人事的看法和体悟。学好学校里的课程,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加深内涵,宽广胸襟,也可以将我们塑造成一个个“有情有义”“有人情味”的人。对一个社会人而言,这是多么基本的标准,然而如今这样的人已十分珍贵。我们是小文人,更是社会人。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二:人间词话读后感

这篇文章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我将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