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3)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3)

投稿时间:2015-05-26 11:53:24 作者:向洲辰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第三种是文字般若。将文字般若区分开来让我清醒很多。我有时候喜欢把讲的道理,说的规则当成是事实本身。某种程度上,文字所代表的是一种角度,他和实际的现象,真相有不同。文字也更是指向月亮的那只手,有的手的动作是如此优美。这就是我理解的文字般若。有时候,文字般若的理解需要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配合。前一段时间对未来生活的考虑,让我突然领悟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田园”的另一层意思的时候,再来读这篇文章,真的感受到一种体会喜悦,这种喜悦大概就是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思,体会到文字背后的那种感受和心境。

四种是方便般若。方便般若我的理解就是差别智。因为有差别,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曾经看到一个将小孩子教育的,说到看一个人很爱小孩子,因为她每次跟小孩子讲话都会弯腰蹲下,跟小孩子一般高再讲话。这是尊重,更是一种心量。只有有更大心量,才有可能采取差别的教育法和提升法。

第五种是眷属般若。这个是行为层面,也是最基本和外显的。有人说济公是活佛,尚且如此洒脱、放浪形骸,普通人修行人为什么不行呢?不仅是境界上的差别。更多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觉知。我们如果学济公的样子,大概最后只会越来越糊涂,因为我们容易为境界所转。一开始只有从行为的层面做出来,我们的体验境界慢慢跟上来,才有可能达到不沾染外界环境的境界。

从行为层面上来要求自己,比如我每天感恩了多少,每天向别人释放了多少的善意,每天对别人有多少的微笑(这是我最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的,以前都没有意识到),每天跟别人分享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几种境界的般若,就我自己的体会,有时候会在不同之间变化,有时又会精钻某一种,各种之间可以相互参照,最终帮我们到达实相般若的境界。

金刚经说什么读后感三:读《金刚经说什么》有感

最近读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感觉脑子又被洗一遍。初识佛教,认识到人生四大皆空,每每有一种幻灭的感觉。前不久读到李叔同的生平,更是不胜唏嘘。曾是一介风流倜傥的才子,皈依佛门后却是如此决绝,差不多将一切尘缘悉数斩断,不仅将自己曾醉心研究过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诸艺术均予废弃,也将妻子情人尽皆抛下,从此青灯古佛,长伴终生。法师行事之认真,以惊世骇俗论之,实不为过。以曾经如此深情之人,行世人看来如此绝情之事,若无堪比释迦牟尼之大悲心,也断不可能。

然而对于佛教,我对其了解越多,越觉得其信实不虚。不过,佛教并非只讲空幻寂灭,一味教人出世。人生固然无常,多苦和染污,一个人究其根本,也并无一个“我”,但是在佛法将这看起来丰富多彩,有情有欲,让世人颠之倒之,无法自拔的世界彻底解构掉,指出四大皆空的本质之后,又翻转来告诉世人,只有认识到无常、苦、无我和染污,才能够最终到达有常,恒乐,有我和清净的境界,只不过,这个常、乐、我、净,已经与平常人所追求的常、乐、我、净有本质的区别。

对我这个俗念深重,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人生只是一味的苦,也不相信此生的意义就是通过受苦来换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夫俗子来说,读到后面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西方极乐世界可能的确有,但人毕竟要通过“我”去认识它,不论是借助理性,还是借助冥想、做梦或奇遇。大师的话就算是真理,也是要通过自己的修行去证悟的。这也是佛陀的教导。佛陀讲了一辈子道,临了说他没度一个人(“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果不能在此生体会到常、乐、我、净,而以为只有通过受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常、乐、我、净,那大家都使劲地想方设法折磨自己,早死早超生好了。只有通过此生的体验、反思和静观,真正认识到那些曾经让自己如此执著的东西其实不过是梦幻泡影,才能认清梦幻泡影的实质,从而有可能无论其生灭来去均能含笑应对。一切在世人看来为好的东西,偶然享受之固然美妙,欲永久占为己有,则美酒将为毒鸠,红颜即是白骨。取和舍、施和受、享与弃之间的分寸把握,正是要用一生去修行的艺术。艺术,是无法单单用理性去把握的。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