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工作计划 > 语文课题学期计划(8)

语文课题学期计划(8)

时间:2015-05-12 作者:蒋礼园 分类:工作计划 来源:书通网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是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江泽民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泽民又结合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先后提出了64 字的“伟大创业精神”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又总结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98抗洪精神” 。2001 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时,江泽民提出 ,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指出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五种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2003 年,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胡锦涛提出的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是对民族精神的新的丰富,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动力。时代在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反映新的时代要求。

六、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近年来, 学界大多认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受社会政治因素、物质经济因素、民族精神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民族精神对民族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学界还一致认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力量凝聚和文化创新等作用。其中, 肖君和先生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等方面着手, 具体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功能的原因。李锦全先生 还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问题, 探讨了民族精神对民族凝聚力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一书同样也认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二者具有互动作用, 它们是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相互作用, 都归属于中华民族这一实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这一文化主体精神的主导下发展的,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把中华民族精神不断推向更高的境界。” 书中还进一步把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主导作用概括为: 强化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和优化作用, 把中华民族凝聚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反作用概括为: 检验作用、普及作用和推进作用 。

七、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提出,这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因此,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成为学者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论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有论者提出,因为我们的民族精神隐含于传统文化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明确的、具体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植根到国民的潜意识中,其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作为中国历史上整体的民族精神,一个多元一体、多样统一的精神综合体需要重振,才能成为21世纪世界所需要的民族精神。也有论者认为,重建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源于一个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