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工作计划 > 语文课题学期计划(6)

语文课题学期计划(6)

时间:2015-05-12 作者:蒋礼园 分类:工作计划 来源:书通网

减宏 认为,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最鲜明、发展最持久、影响最广泛、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传统。中国古代哲人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但仅仅说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揭示这种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第一,中国人所追求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如儒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既不是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又不是基督教的天国,而是人世间的现实社会。尽管有人认为“大同世界”。在远古,主张复古主义,甚至用“天命”来解释社会历史,但它仍在此岸,而不在彼岸。又如,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虽然是指地主阶级的圣贤,但仍然是人,而不是神。第二,中国人所追求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是以中国的人文主义为前提的。中国的人文主义认为,人在天地之间最为重要,只有人才能发扬光大“天道”,并在实践中体现“天道”,因此,中国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叫人如何做人。第三,中国人追求的真、善、美的统一的理想,又是以道德的理想为中心的。中国的人文主义不同于以个性解放为主旨的、西方的人文主义,讲五伦,把人放在伦理关系中加以考察,是一种“道德的人文主义”;古人讲“天人合一”,把人的道德性加之于天,把仁、义、礼、智等德性说成“天理”;古人还讲“尽善尽美”,强调最高的艺术品必须以“至善”为前提。中国古代哲人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而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以中国人文主义为前提,以道德理想为中心的真、善、美的统一的理想。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这种理想为核心的。

李宗桂先生 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他认为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素质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就有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素质。我们应当承认,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并正在形成新的人文主义精神。

赵慧峰、俞祖华 主张,把张岱年先生所概括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又以《六经》为核心,儒者把《周易》列为《六经》之首,认为它“广大悉备”,包罗天地万物、人伦日月的各种道理。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自强精神和宽厚精神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性格,正是有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才能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排万难而前行,历万险而不屈;中华民族又是热爱和平、不尚暴力的民族,中国人的宽厚精神同样是著称于世的。自强精神涉及人和自身、民族自身的关系,是个性活力、民族生命力的内在动力;宽厚精神涉及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涉及到本民族与不同国家、民族的关系,涉及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外在关系,这两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成员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自强精神是以宇宙的时间为坐标,要求人们永不停止、永不歇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宽厚精神是以宇宙的空间为坐标,要求人们以宽阔的胸襟对待他人、其他民族和宇宙万物,这是古人以宇宙整体动态平衡的观点引导出的人生哲理、民族生存的智慧。如果只提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显然是不全面的。

四、关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的探寻,可以把握民族精神的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类延旭 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民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秀传统。它反映了民族的价值理念、心理素质、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以下基本特点:从其运动属性看,它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从其基本性质看,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其作用方式看,它又是间接渗透性与直接能动性的统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