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心得体会 > 数学实验心得体会(5)

数学实验心得体会(5)

时间:2015-02-11 作者:卢林飞 分类:心得体会 来源:书通网

一、数学小实验帮学生突重点破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新知识时,常常设计一些数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实验的条件,一个合理的实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如在人教版三上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又不与以后学习的分数、小数的除法相冲突。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一个用小棒搭正方形的实验,分别用4根、5根、6根、7根、8根、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17根……可以搭成( )个正方形,还剩余( )根,怎样列式,并想一想为什么剩余的小棒不能再搭成正方形了?通过反馈形成板书:

4÷4=1(个)……0(根)

5÷4=1(个)……1(根)

6÷4=1(个)……2(根)

7÷4=1(个)……3(根)

8÷4=2(个)……0(根)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0(根)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0(根)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

学生在搭正方形时非常容易知道剩余1、2、3根就不可能搭成一个正方形,如果剩余的根数是4根或比4根多,还可以再搭正方形,直到剩余的根数比4根少,从而较轻松地突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重点、难点。如果把实验操作换成把饼或糖之类分给学生,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的除法带来疑惑,学习小数除法时,如“把8千克糖平均分成5袋,每袋多少千克?”此时,除到商1余3时,当老师还要他往下除时,学生可能会三年级时老师说当余数比除数小时就不能除了,同样是分糖,今天却说还能往下除,唉,这个老师真是捉摸不透。

又如沈老师家里想做一扇面积是190平方分米的玻璃门,你说我应该买一块怎样形状的玻璃?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4种设计方案:1×190,2×95,5×38,10×19。师:同学们给老师提出了4种方法。你说我应该选择哪一种好呢?于是大家用手比划起是怎样的一扇门,我发现有些同学在比划的过程中默默的笑了,但还有部分学生都可以。这时我说谁能想个办法来说服这些同学,一位同学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能说服他们,于是这位同学随手把两张课桌拉拢,两桌之间只留1分米的间隔,说“假如门的宽度只有1分米的话,谁来过一下这扇门。”那些坚持都可以的同学在实验中也笑了,当我问到:你们为什么也笑了?有一位同学说:从刚才的实验中可以知道,1×190,2×95,这哪里是门呀?简直是一条缝隙,5×38的长方形作门的话,那我爸肯定进不了这个家。说得大家乐开了花。

二、数学小实验解决学生大疑问

人教版四上学习角的认识后,课上我提出,放大镜能放大物体,那么的把一个15°的角放在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所看到的角是多少度?开始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所看到的角是150°。当教师和部分学生指出:放大镜虽然能放大物体,但却没有改变它的形状,在放大镜的下面构成的角的两条射线的位置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没有变,角还是那么大,放大镜仅是把图形的每个部分成比例地放大,而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立场放大为150°,也有小部分学生将信将疑。我说:谁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在放大镜上量一量。但由于放大镜上成的虚像,放大镜在手里不停地摇晃,量起来也真不容易。于是我想到了实物投影仪,于是,就画了一个15°的角,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10倍。请坚持自己的立场放大为150°的学生用量角器在屏幕上量一量,发现还是15°,终于茅塞顿开,疑云全消。我现在明白了这个问题,放大镜能放大许多东西,唯一不能放大角。 在引入平角、周角等概念后,学生质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