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上下教学反思

上下教学反思

时间:2014-08-07 作者:刘山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上下教学反思

“上下”这一知识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新知识,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节课的重点是会用“上下”完整地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松树爷爷生日,小动物们给它过生日,引出小动物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先是两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教学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是出示四只动物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巩固训练。然后是进行书上的各种形式练习。出示数学书第一页主题图,当学生说出:汽车在上面,船在下面时。我给予纠正: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该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在学生自己叙述的较流利、较准确时我出示填空题,进一步巩固知识。本节课我注重了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上、下,学生找的很准确,有的是我也没想到的,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强。我也利用身边的素材,文具盒和数学书进行交流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孩子进行交流,并组织我说你做的游戏加深理解,效果也不错。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比较好,数学语言准确,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流畅的,孩子们也很认真,在讲完“上、下”一课后,在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是没有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应该在学生叙述时,把处在中间位置的火车单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它的位置,让学生发现原来火车的位置可以说成是:火车在船的上面,在汽车的下面。然后在“你说我摆”这一还节再巩固一下,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反思二:上下教学反思

《上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节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上下位置,我把本知识点的切入口放在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如“我们吃饭时饭桌上放的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这些常见生活经验,所以一旦与上下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容易为学生所理解。然后我让学生指着五官说位置关系,学生会说眉毛在上面,眼睛在下面,但是还不能很好的说出眉毛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在眉毛的下面。为了顺利引出学生会自己说,而不是老师自己给予学生答案,“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我故意引出错误的语句,“眉毛在上面,你们听,眉毛在头发的上面”学生一听,就乐了,马上反应过来,“不对不对,眉毛在眼睛的上面”这么简单,水到渠成啦。学生会自己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设计能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进入正题,很自然的引出主题图,图上画着什么呢?学生很活跃的回答了图上画着的东西......让学生看着图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因为学生已经能说了,所以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着当小老师请其他小同学来回答问题,学生们个个提出了好问题,还很自信的当起小老师来,评价起小同学回答得好不好,回答问题完不完整。学生们个个兴趣十足,提了好多问题。

在主题图中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要问,就是为什么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由这个问题导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这样设计,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又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比如:、说生活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摆一摆。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练习等等,在这一个个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