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定风波教学反思(2)

定风波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23 作者:陈青青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毕竟这是一堂课的功夫,毕竟宋朝离我们太远,毕竟仕途坎坷学生还没有经历过,旷达又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我想有一个课题将贯穿教育始终,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笑对风雨,这也是我一直不放弃的目标,那么就让这节课,让苏轼,让《定风波》成为一个起点。

以上都是关于这节课想说的话,不知算不算反思,我想,只要一节课让你有所想,有所感悟,那就是收获。


反思三:定风波教学反思

在开这堂课之前,我做了很充足的准备,收集大量的关于苏轼的材料,执教苏轼《定风波》,让我感慨良多。课程是完整地上下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我才发现其实自己还存在着不少应该继续完善的地方,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下面,结合各位老师的点评作教学反思。  

首先,在阅读朗诵部分,自己的朗诵缺少气势,比如在读到“业务风雨也无晴”的时候可以任由感情宣泄,但自己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缺乏力度,这也造成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出现很大的问题,在朗诵和知道朗诵部分是今后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其次,最初的设计总是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因为是借班上课,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学生,所以“备学生”总是难以到位的,只好在“备教材”方面尽量做到位。作为新教师我发现临场的把握能力不强,在讲到苏轼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候提问同学:“归去哪里?”学生的回答在答案之外的时候,很难去引导他们回归到正确的思路来。课堂更需要的是老师能够随机应变,抓住学生回答的契机来驾驭课堂,但能做到这点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的准备。  

最后:课堂提问评价的语言太过随意,不够凝练。作为一个老师,要做到明确清晰地表达你的问题和合理地做出对学生的评价,所以教师有“教师”的语言。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问和评价都有些随意,与学生没有距离感。这是我的毛病,在以后讲课的过程中要逐步改正。  课上完了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给自己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虽然以后的课堂还是不会很完美,最起码这些问题或相类似的问题会尽可能的避免,从而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反思四:定风波教学反思

从确定要开课的时间到正式上课,只有一个星期,比我预设的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加上刚好开课前两天是月考,我在这个星期里要上新课赶进度,要做梳理赴考试,还要试讲公开课,压力倍增。幸亏有姚佩琅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备课组同事们的积极配合,我的课从起初的以指导朗诵为主到最后的以读带学,从起初的平均用力到最后的层次分明,实现了质的飞跃。

对一节课来说,合适的切入口是成功的基石。切入口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主要看适合不适合学生,适合不适合课文。

我这节课的切入口是介绍苏轼一生的三个特点:一,仕途坎坷;二,心态豁达;三,才华横溢。这部分是我的教案中改动最小的地方,在几次试讲中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一,从词作本身的特点去考虑。学生从上学期学唐宋散文到本学期学习唐诗宋词,每篇课文在讲到“作者介绍”部分时,学生虽较有兴趣,但从柳宗元韩愈到李白杜甫,几乎都是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苏轼的仕途命运虽然也是坎坷,但进入课文前不介绍,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介绍了,要怎么为词作中作者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却能泰然处之潇洒豪放造势,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在研读了苏轼的相关传记、评论等资料后,我发现,苏轼很多时期的作品其实学生在以前都学过,只是不一定能把它们按照苏轼的年历进行串联而已。所以,我选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苏轼作品作为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心态的写照,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探究苏轼遇到风雨时还能“吟啸且徐行”等情感态度时自然可以感受他对困难挫折无所畏惧的态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