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离骚(节选)教学反思(2)

离骚(节选)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20 作者:何蒋平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于是,我就把我预设好的一个问题抛了出来:“作者凭什么说‘来吾道夫先路’?”自以为会一下子会调动学生的思考神经,会在平静的湖面泛起美丽的涟漪,不料想,反而更费口舌。我只能乘机追问刚才所理解的内容,一些学生也终于醒悟过来,明白屈原之所以描述自己的高贵身世和高洁品质,是因为在说明自己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坚持真理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看来,要放开来教学,不仅需要很灵动的教学智慧,更需要对学情有很深入的了解。

三、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浪漫风格还真是一件难事。

当教学进入到第三板块的时候,学生自然谈及诗歌所采用的浪漫主义风格,可是,要想然学生举例分析,就怎么也浪漫不起来。

正如刚开始让学生讨论诗歌的语言特色时,有学生先说到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我可激动了一下,不料在分析时却怎么也说不到比喻的句子上,我好不容易忍住气,提醒说,书上的注释里有好多已经帮助我们进行了比喻分析。

这个时候,教学时间越来越紧张了。我只能加快启发的节奏,让学生从想象手法上去思考,无奈学生就是不认为“辟芷”“秋兰”等是浪漫的东西,我只好赤膊上阵,亲自解释,从“香草”的现实之景到比喻之意,从“采香草”的动作行为到博采众善,什么借景抒情,什么理想抱负等等,结果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下课的时间也无情地来到了。

开车回来,坐到办公椅上,才发现,其实要讲清浪漫手法,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抓住一两句诗句得出语言的热情奔放、想象的瑰丽奇特、比喻的新颖华美、形式的活泼自由,不就可以了吗。


反思三:离骚(节选)教学反思

如今,屈原的《离骚》《涉江》《湘夫人》《国殇》《山鬼》《橘颂》等作品已进入了高中新编语文第三册的教本和读本,语文教师大多借助教参,先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再鹦鹉学舌般,逐字逐句将教参上的译文念一遍;或者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说出和教学参考书上一致的答案,再让学生背诵默写翻译。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此讲解,也未尝不可,因为高考题或者是统考题,顶多只有一两句默写,犯不着下死力气深入钻研,准备教案。只是这样以来,可就苦了学生,他们年纪尚小,靠老师从教参书上生吞活剥得来的“点拨”,准确地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硬灌”,听得学生们云里雾里;好端端的“美味佳肴”也成了教师口中枯燥无味的“咬木嚼蜡”,大大伤害了学生消化屈原作品的“胃口”,连呼:“难学,语文难学,甚至比外语还要难学,难于上青天啊!”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那天,十分偶然,我上完课,走进高二年级语文办公室,听到老师们正在谈论讲《离骚》的感受: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教师猛地扔下教本,愤激地说:“唉,用了4个课时,学生还是半懂不懂的。”男教师拍打着身上的粉笔灰,迎合着说:“是的,一节正课,加上两个早自习,学生连一小节还不能背诵。(略停,加重语气)一小节只有四句诗啊。”正在伏案备课的另一教师抬起头来,也颇有同感地说:“预习时,学生读了几遍也没读懂,嚷嚷比学外语还难。一想,学生的话也是啊。我们老师难道都读懂了吗?我看不见得。就拿我来说吧,对着教参看了几遍,还是不懂,也不知道给学生讲什么。(点燃一根烟,解恨似地吸了一大口,缓缓呼出——,突然大声)反正高考也不考《离骚》,月考期中考市统考,顶多2分的默写题。区区2分,不要也罢。所以我就不打算给学生详细讲解这篇课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