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2)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18 作者:尹姬力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在上课之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优美的旋律中本课的1271次历史列车启程,这样很自然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已经置身于美丽的蒙古草原,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愿望。

针对本课涉及到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马可波罗等历史任务,我主要集中于成吉思汗和文天祥两位人物的事迹去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如:通过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讲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时,我通过抛出问题“文天祥抗元斗争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文天祥不畏民族压迫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它与元朝统一并不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达到了历史学科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如提问王汉青同学回答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以及父母为什么取名叫汉青?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到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时,通过自学提示,启发学生思考: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除此以外,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还有哪些表现?我让班级里的回斌同学(回族)来回答,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大家共同学习回族的形成,不但知道回族是蒙、汉、维吾尔、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回斌知道自己民族的来源,知道自己很聪明,坚定了努力学习的信念。

本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关于成吉思汗和文天祥的故事,主要由教师讲述,学生讲述的较少,如果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能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课堂效果会更好,也会更加锻炼学生的收集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在时间分配上,前边的内容更紧凑一些,试卷可当堂订正,及时反馈。在教学时,语言应更精炼,尤其是过渡性的语言。


反思四: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今天在香河二中上的这堂历史课,使我认识深刻。当我站在那三尺讲台上,面对台下数十位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脑中一片空白,第一次带耳麦说话,听着自己的声音,感觉很陌生,第一次站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讲课,心里压力很大。真的发现有的时候能力真的需要不断地磨练,在乡镇中学教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清醒的认识到和重点中学老师那真实的差距。以前总是听别人的课,总是会发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感觉自己在某方面一定比他讲的好,但是当真的站在这个讲台上,才明白真的能站在那里讲满一堂课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多么高深的修养和多少的实战经验。

从今天我上课的具体情况来看,我所设计的这堂课,十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堂课#p#副标题#e#没有明确的中心目标,也就是没有重点,自己就能感觉到有点走马观花倾向。本课设计到的内容繁多,从蒙古的兴起,到元朝的统一,再到元朝的经济社会和行政统治,最后还有民族融合的知识点。而我在备课时没有取舍,没有体现明确的中心,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致使一堂课下来,内容很多,转换很快,学生的节奏根本跟不上我的节奏,根本就像是我一个人在唱戏,气氛很闷,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本堂课我在备课过程中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因素,整堂课明显的备课理念都是以我个人为中心,在整个备课以及讲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关注最多的都是我要讲什么,而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本末倒置,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参与的课,是一堂失败的课,教师即使表演的再精彩,如果没有唤起学生的共鸣,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只让他们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他们的认知只能停留在最表面的层次上,那将远远没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而得出结论的效果好。在本堂课上,我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一再的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探究的时间,都极大的影响了本堂课的课堂质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