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时间:2014-08-18 作者:尹姬力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宋亡元兴的历史,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庞杂。在授课中,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初一来说,不能单纯的以说人记事的方式来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适当提高。

在本次授课中,本人尝试引导学生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如下几方面:

1、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在评价成吉思汗、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史料后,由学生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充分结合今天的山东属于当时的哪个行省来讲,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设置辩论题目时,评价人物的语气要比较符合学生要求。比如辩题可改为:“文天祥抗元保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在总结时,引申的高度还不够。比如在讨论:“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保宋的关系”这个问题时,我用“合二为一”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在这里,对于“抗元保宋的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我没有解释清楚。

3、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在学生展示作业方面,可以用更口语化的语言来描述,并且之后实行生生互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份作业的优,缺点,得出结论,最后再由老师归纳、总结。


反思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也提高了,气氛活跃,使课堂效果焕然一新。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来评价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个性得以培养,还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大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大胆放手,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参与者、发展者,师生平等,使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提出的是,课前搜集、整理资料需要老师作出认真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辩论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有效的组织、时间的控制。否则,本课在课堂中开放与高效可能难两不误,会导致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发生矛盾。另外,其中有些[小结]可放手由学生来进行。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步。


反思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实现目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四个自学提示的设置,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自学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授课任务完成后通过试卷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实现当堂训练,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使课后巩固有针对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