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2)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01 作者:廖涛山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个定理的内容与几何语言,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再结合图形进行了理解。接着处理了学案上的内容,预习检测的内容刚好是对这两个新的判定方法的一个应用。

然后将基础训练上的一个题作为当堂训练的题目,请学生限时解答,找两名学生上黑板做,题目虽说简单,但学生对新判定方法的应用还是掌握不恰当,在讲评时给学生进行了归纳:

1、当题目中告诉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时,或线段的平行关系时,常常选择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2、当题目中告诉线段的长度较多,或含有成比例线段的图形时,常选择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3、当题目中既有角之间的关系,又有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时易采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所以遇到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针对的选择判定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中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在本节课的开始有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得出两个判定定理,我觉得,这里没有学习平行公理,也没有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所以在理论上无法通过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使推出来,也让学生半天理解不透,所以,我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类比全等得到了两个判定方法,这样做学生只会用定理进行判定,但不知道为什么,只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在这里,还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处理这一点内容比较合适呢。


反思四: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过程,发现只需要少量的条件就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我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的45°和60°两个角画一个三角形,每人画一个,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两个人画的三角形是不是全等?如果不全等,是不是相似?如何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让学生明白,用定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话,要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所以,应该将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测量出来,三边的长要算出来,再看对应角是否相等,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这个探索的过程时间应该长一些,#p#副标题#e#让学生充分明白,所有人画的的45°和60°的三角形都不一定全等,但是却都相似,而画三角形时,只有两个角是确定的,然后再用另外的度数进行试验,从而让学生明白,用少量的条件也能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总结出判定定理:两个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然后给出几何语言:

在△abc与△def中,

∵∠a=∠d,∠b=∠e

∴△abc∽△def

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对应边和对应顶点。

而相似后,三条对应边成比例,是以后解题的关键,所以,相似是求线段的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题后感觉自己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刚学习的新知识不会用,另一个就是学生能证明相似,后面求某些线段的长时,就不会了,这主要是学生不想将三条对应边所成的比例写出来,没有比例线段,当然就无从下手了。

其实只要将三条对应边成比例写出来,再将数据代入就很明了了,例如:基础训练上一个题,如图,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d、ab边上的点,cd=33cm,bc=20cm,ae=10cm,∠1=∠2,(1)试说明△aef∽△bcf;(2)求af,bf的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