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3)

巍巍中山陵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8-01 作者:何凌波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课堂流程设计思路:自然导入:设疑或激情----读前铺垫:了解作者,学习字词----静心阅读:针对问题勾画关键词语----提取信息:捋顺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中山陵“巍巍”的特点,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导入部分除了从学生日常映像最深的建筑物引入话题“每一个建筑都是有其特点的”之外,还借用了一段视频资料----中山先生的介绍,旨在营造一种氛围,从而能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情境,事实上学生在看完片子后着实沉默了良久。是听课的情形有点吓住了他们,还是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感染了他们?我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一定受到了中山先生的影响,“激情”成功。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还是坚持了一下,引着学生认识几个重点字的特点。接下来学生进入阅读过程,此文甚长,阅读时间较多,为防止学生过早地跳出课文,我几次提醒:不要着急,要细读,要读懂,不懂之处用笔标注。但实际 看来,学生还是太早地出了文本。
  
当然,阅读之前是给了一定任务的----了解文章介绍了中山陵的哪些内容。旨在训练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然后用文后练习题二作为阅读效果的检验,可是学生却没能够像预想的那样,很顺利地完成,阅读感知铺垫不够!这种情况下,我很快作出处理----注意第六段内容,找出中山陵最南最北的建筑是什么。此举想让学生很快理顺6-11段的意思,为下一步阅读做好准备。虽然这个过程勉强进行了下去,但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整体感知段落意思、全文意思的能力不足。尽管以前课堂训练重在引导学生把握写作对象,进而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包括概括能力的训练很多很多,但学生为什么还会这样呢?就我对学生的了解不会到这种程度啊!看来学生对阅读还是没有自信,这多少与现在的阅读评价标准有关系吧。从课堂情况来看,似乎是因为“没有点到6段”,教师主动“引导”从第6段入手才好顺利完成概括练习,但我想,如果学生连那么简单的一段话都看不到的话,那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如何才能练出来呢?从这点上讲,也许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才是好事吧。
  
实际上,这节课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阅读感知,所以后面的过程一是希望学生再次进入发现式的阅读状态,能够概括出文章前面5个段落的主要意思,能力训练主要是概括;二是从对5个段落内容的概括梳理过程中感受中山陵的“巍巍”特点。
  
但是,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情况超出了我的预估,不过这也正成为新的入手点----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地方。正因为学生在对全文内容、整段的把握上有困难,才应该进行有效帮助。虽然时间上因为近6分钟的短片和10分多钟的读课文时间而看不到更精彩的所谓“亮点”,但我认为课堂设计和行为还是较为成功的。
  
此外,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并未按原计划全部完成,因此,学生对“巍巍”体现在建筑本身的外观、背景、气势、结构等多个角度的体会不够,因此我在下一课时通过复习、小结的方法进行了补充,收效很好。
  
这节课,有同事评价“朴实”或“简单”,我都觉得很中肯。但教无定法,只要心中明白你教学生学什么,你要引领学生学会什么,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可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