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反思(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08 作者:刘永昌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在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提炼概念中要注意贯彻“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重“体验过程的直观性、定义提炼的概括性、语言阐述的严谨性”。本节课首先给出两个 “若p(条件),则q(结论)。”形式的命题:(1)若x>a^2+b^2 ,则 x>2ab;(2)若ab=0 ,则 a=0。从原命题的真假,引导学生分析p对q的制约程度,从而得到充分条件的概念;从逆命题的真假角度看p对q的依赖程度,从而得到必要条件的概念。再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的分析过程逐步归纳完善定义。之后,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这个角度来阐述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充分挖掘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后,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认识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展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若p,则q”的命题,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分别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分清出条件和结论,以及突出“p是q的什么条件”和“p的什么条件是q”两种问法的区别,前者p是是条件,后者q是条件。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概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并学会了怎样去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由于对金山中学的学生不是很了解,我有很多的担心,所以课前做了细致的准备,充分的准备使我站在讲台上一点都没有紧张,学生的配合也使我很快地溶入了课堂氛围中。但从这节课来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这节课的难点必要条件时,虽然有引导,但讲解还是不够仔细、不够到位。例如,当学生回答“x>a^2+b^2 ,则 x>2ab ”是个假命题时,我就没有充分地利用好这个的反例进行教学,充分展开。另外,由于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导致原先设置的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实施,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并且在仓促之中结束了这节课,这也是这节课我的遗憾之一。


反思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反思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一课时的教案、导学案是由我主笔的。我的设计思路是: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给出定义 例题分析 拓展例题 知识小结 当堂检测。

意图:

首先给出问题一: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 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2) 若小明是中山人,则小明是中国人;

(3) 若 ,则 .

从命题如果是真命题,必有 .从而推出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一般地,“若 ,则 ”为真命题,即 .则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接着给出两道练习,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让学生巩固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然后,给出问题二: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

(1) 若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