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时间:2014-07-07 作者:陈生宝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通过学生对遗传图解的书写到系谱图的分析,最后自我总结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上,由学生自学到教师的教学,再加以练习巩固。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本节课开始的学生提问还有待加强,课后要强调学生多看书,多质疑,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整,问题要有启发性,有思考性,更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反思二: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初我想让学生写出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但从前两个班的教学来看,很少能有同学自己总结出色盲遗传的规律,最好我只好直接告诉学生遗传特点是什么,这样就不能体现出新课改的探究学习精神。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调整了教学思路,不让学生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总结规律,而是教给他们分析的方法,把患病个体用红圈圈出,先从男性的致病基因出发,分析其来龙去脉,再从上下代的患病个体出发,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后代中所有患病个体分析,看男性与女性的患病几率怎样。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调整,我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浓了,学生也都能积极主动的思考,最终推导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情景设计、教学流程以及问题的提问时机等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要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三: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本课“伴性遗传”是一节经典的传统老课,如何能上出新意,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导学”理念?我认为就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知识。这里的“学到”是指:在他们将来的生活中,历经遗忘后能留下的知识,是能够终生受用的知识。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体现再以下二个亮点。第一个亮点: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的典型。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是将该病的遗传性质直接告之学生,让学生运用该知识点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病规律。我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运用已经学到的两大遗传学规律自主分析出该病的遗传性质。所以此处,我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课本的直接呈现形式设计为探究活动形式:探究“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性质,并且结合之前的“发现色盲”的故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道尔顿的家族之谜”,达到了教学环环相扣,和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获得了新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分析伴性遗传病的方法。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授之以渔”的目的所在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