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早教学反思(3)

早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7-04 作者:王宁宁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1.走进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书塾,里面的陈设极富古代书塾味道,笔墨纸砚、戒尺条案等一应俱全。根据方位找准三味书屋内的陈设稍有难度。课堂上,我让学生拿着书面向东(本来是面向西上课的),这样,书上的插图三味书屋就是面向西开的,正好符合三味书屋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搞清南墙在哪边,鲁迅的书桌在哪边。学生马上就分清了方向,头脑中有了比较准确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学习环节里,我还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这句话是与后面介绍蜡梅花有呼应作用的,而且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2.闻香寻梅,体会“早”的不同含义

文章的4、5小节重点介绍了三味书屋后园的蜡梅花。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写出了蜡梅开得多、颜色美、形态美,还写出了蜡梅开得早。“早”,这不就是课文的题目吗?这里有什么关系吗?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正好引入课后练习3的一道题,虽说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可也基本答到了点子上。

从文章一开始的“清香”到“书香”,再到开得最早的“蜡梅花”,进而联想到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文章要传递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文章的最后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就像蜡梅花一样“早”,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最后的教学环节当然是融合“花早”与“人早”,让学生明白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时间,做东风第一枝”。


反思四:早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阐述

1、设计《早》这篇课文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就是对蜡梅花描写的讲授。课堂开始推荐给学生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来打算范读诗词,但考虑到自身的喉咙还是选择录音示范朗读,由词导入文本,让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交流心得。第二块是由梅花早联系到鲁迅的早,我认为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让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早的来历,以学代教,让学生自己体悟。第三块就是由梅花早、鲁迅早引申的关于以花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蜡梅开得早,引出鲁迅桌上的早的来历,进而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2、汲取了之前两位老师上课的经验,推荐古诗词由原本的任意推荐,改为了由老师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词,所以推荐给学生的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3、对于文章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理解,初读课文,自己也不是很理解,查阅资料后发现解释太过理论化,估摸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所以动手制作了一张图表,以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一候是梅花,开的最早。”

二、教后反思

1、设计教案之初,对文章的把握出现了一点小的偏差。最初的设想是在讲解梅花的部分以“韵致”为主线,引导学生体悟梅花的“早”。但在请教过孙红梅老师后,#p#副标题#e#发现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如果在“韵致”上牵扯太多,会使整堂课偏离轨道,从而重点难点突出不了。所以后来在教案设计时,去掉了这个版块。

2、整堂课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就是在文章的难点处没有给予及时的讲解和评价。当学生由梅花的品质联系到鲁迅的品格事例时,学生搜集的一些事例,例如:鲁迅乐于助人、鲁迅做事认真等方面,这些事例反映的品格与文章所要表达的品格不相符,此时没能及时引导学生去揭示本科所要表现的鲁迅的品格,由早字没有深入到文章的难点。这一点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分不开的,学生有时说的、收集到的,可能对课堂来说并不一定有用,但关键是教师如何有选择性的选取、评价、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