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3)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7-03 作者:胡静文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总的来说,我的课堂是抓住一字(撑)、一词(诠释)、一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组织教学,这样一来,没有重点强调“爱与责任”,这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有就是在教学中对三位人物的侧面描写强调没有,也抓住人物的话让学生理解体会谭老师的精神了,但没有特意强调这就是侧面描写,对习作的指导不够,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深。主要也是由于没有教学用书,凭自己理解上课,在这课中忽略了侧面描写的学习。这是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的内容,要特别注意。
 

反思三: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2008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情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本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以下手法:一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不光有谭老师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另外,对于当时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二是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文章不仅详写了地震时的谭老师,还略写了平时的谭老师,使人物形象更全面、更立体、更饱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文本语言的品味——从空泛走向深刻

本文的语言文字很值得推敲、品悟,在感受本文地震场面的可怕,通过正反两个面来品读谭老师的人物形象时,抓住关键的字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上一轮教学时,这方面我就有所忽视,课上学生的回答很空泛,很散,一张口就是一个大道理,有些学生虽然也能说到关键字词,可也是浅尝辄止。比如,在谈地震的可怕时,学生如果不能很好的抓住“摇晃”“摇晃得越来越厉害”“刺耳的吱吱声”等词,就很难还原当时的情形,从而也会削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再如,在体会谭老师的人物形象时,也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特别是“推、拉、撑”这三个字。因此,教学中,我就反复提醒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而且在课上反复交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光能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还能扎实地掌握这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二、课文内容的处理——从零散走向整合

本文在描写地震的场面时,文字主要分散在第三、第四和第六自然段,而且三段文字在描写时,是按照地震的强烈程度来排列的,学生只有将这三段文字整合起来阅读,才能发现文字的这个特点,从而才能更好地体会地震的可怕。因此,在课上,我将三段文字同时出示,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其写法上的特点,然后抓住关键词交流感受,这样的处理,比只是让学生自由找出描写地震场面的句子谈感受的效果好很多。

另外,文章通过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谭老师的同事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从侧面写出了谭老师的伟大壮举,在刚设计教学时,我是把这三段文字单独出示让学生品读的,从效果上看,整堂课显得比较零散,这三段本来联系紧密的文字被割裂开来,特别是在体会侧面描写这一写法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在教研组老师的建议下,我就尝试将这三段文字一起出示,效果果然不错,更可贵的是,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都发现了三段文字在写作方法上是侧面描写,课上就无需教师再赘述了。

三、学习资料的获取——从单薄走向丰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