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2)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29 作者:梁言彦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2、对学生估计过高,但实际上学生预习读课文时,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3、课堂后半程时间较紧张,导致文章结尾深化不足,没有点明大地实际就象征着母亲。
    
4、鼓励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自身情感不够饱满。
    
同时也明显觉得四班的学生没有上学期讲课时反应那么热烈了,课后也在班级进行了了解,很多学生觉得听课的人很多,而自己的回答又不一定是正确的,怕在这么多老师面前答错了,会觉得丢人;也有一些人觉得与其做个参与者,不如做个听众。确实,这学期回来后,就觉得初二的学生明显不爱发言了,进入了青春期,学生都会产生这种心理,而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也是每一位初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最初的备课,到讲课,再到后来的评课,我得到了领导的关心,组里其他人的帮助,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也许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有了大家的关心,心里满是幸福。要继续努力啦!


反思三: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

表现母爱的文章有很多,这个话题也比较老套,无论是名家还是学生,都写过这类文章。这篇文章在这个单元中并非名家名篇,为何还深受大家喜爱?为此,我在教学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从题目入手,找准切入点

课前让学生查找泥土在很多作品中有何寓意,在此基础上,让大家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思考:泥土为什么是甜甜的?为什么会去品尝泥土的味道的?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而熟悉故事情节,了解小说主要人物。

二、几个人物的对比分析

文中提到很多人物,有褒有贬。我先让学生对这两类人物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文中语句,先分析作者褒扬的人物形象,再和贬的人物做比较,尝试对作者批评的人物,以王小亮同学或老师的身份进行劝说。这样既对作品人物性格形象有了一个较好的把握,而且进行了口语交际,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适时提高学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三、主题的深入挖掘

本单元都是表现亲情、歌颂亲情的文章,为什么课文不以《母爱无价》或《母爱如糖》作为课文标题,而是用《甜甜的泥土》作为标题?你觉得哪个比较好?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在课前查过资料,了解到在文学作品中,泥土并不仅仅是泥土的象征,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在比较课文标题优劣中,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好理解作品的主题,也懂得了这样命题的妙处所在。

上完这篇课文,可以说对于泥土这一物体学生有了更多领悟,这是本课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比如人物分析似乎太过面面俱到,有些人物比如亲妈的内心分析似乎学生词汇量太少,感受也不是很深,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


反思四: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

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生成系统性教学思路,随着自己对课文的解读,越发深深得被文章所打动,自己也是一位母亲,也许不能真正理解一位离异母亲的内 心,但是我想天底下母亲爱骨肉这点是相通的,在一遍遍的阅读下,我找到了切入口,事前也看了别人对这篇课文的解读,#p#副标题#e#也想借鉴和模仿,但想想终究不是自己的 东西。基于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我把教学目标设计成:感知母爱;品百味人生;再探甜味;生活链接(心语心愿);深情诵读;课后加油站。试图从情感入手,把知 识能力目标贯穿在具体的教学中。本班学生是我从初一带到初二,教室里有很多孩子是来自离异家庭或者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可以说他们的内心很是脆弱。还有一部 分学生虽然家庭完整,父母也给予他(她)们爱,可由于他们处在青春期,感觉不到这份爱。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中的主人公达成沟通,更 好得走进文本,解读文章,完成课前的预设,从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