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2)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28 作者:彭哲夫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二: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三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小红一天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上学(数字搭配)-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猜想--讨论--实践--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逐渐理解在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搭配。

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9、3、7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留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我也思考: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希望各位同仁解疑解惑。

 
反思三: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两个例题(搭配衣服和组合三位数)时,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补充,有利于活跃、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合作精神。小组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的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排列组合方法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搭配衣服时,问题抛给学生的过早,导致了一部分好的学生已经能够有序的将5件衣服的6种搭配表达出来,而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2件上装和2件下装的搭配上,操作也显得过于重复,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搭配的思维过程,再动手就显多余。

考虑至此,就认为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2+2和2+3的搭配过程,小组动手操作交流之后再进行全班的反馈,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较大,也节省了些许时间。


反思四: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课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