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时间:2014-07-28 作者:彭哲夫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排列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实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我没有按知识结构为主线,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来组织教学。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按顺序,摆卡片——好朋友,握握手——衣服搭配——买东西——打乒乓球一系列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在搭配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3、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比较——归纳”等环节,充分展开探究过程。

4、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

本节课我运用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3、9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三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其中一位同学摆,另一位同学记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5、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五个教学环节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衣服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衣服卡片、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巩固环节是打乒乓球,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