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那树教学反思(3)

那树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7-26 作者:刘贝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但仔细想想,本课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

例如:

一、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读好文本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本节课上,为了节约时 间,我只给了学生四分钟的默读时间,在这四分钟里,学生要读完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还要勾画和批注,外加思考,这怎么让他们去感知大树的形象呢?难怪学生 发言不够踊跃了,而在后来追加的课堂中,学生还是能够说出来的呀。同样在“品读体会”环节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我范读过文章之后,就直接进入到交流听读 体会环节,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发言的时候,只有感受,但却不知道怎么来的。这一感受是我通过诵读强加给他们的,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此时若能给一些时 间让他们自己品读,自己思考,我想想他们一定也能分析出来。

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育 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新课程也明确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立了学生在语 文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虽然我早已认同了这种观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去贯彻落实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总是想着要呈现一个完整的课堂教 学,因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去控制时间。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也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发言,更没有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而是急急地把答案就 给他们了。我没有意识到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课堂教学是要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培养他们的一些习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 是老师要带领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然后看学生在学习这个例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我想在本节课中,我有些本末倒置了,我成了主角,而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 者。

总而言之,设计很美,可实施起来比较难,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之路就是努力把用心的设计尽可能付诸实施,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课堂的效果会更趋向完美。


反思五:那树教学反思

《那树》这篇文章,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为我们讲述了那树的生命历程,用形象打动人心,尤其是那树“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更是给大 家震撼。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以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作品融为一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把握那树形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力求使 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首先设置情境,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用优美的歌声,创设浓浓的氛围,以歌曲中对那树的赞颂抛砖引玉,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顺势导入。

进 入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开阔文章内容,感悟那树形象。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我采用了默读。对于本课字词,我采用了提问检查的形式。一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 更多的阅读。二是我不想因提问字词使创设的氛围消失。问题设置以一问概括全篇内容,以主问题带出次问题,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要想回答好,学生必须在 整体感知、提炼、归纳后才能生成答案。从而,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品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以读促 讲,朗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通过朗读增进了对文章的理解,对文 章的深入理解又推动了朗读。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品析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然后交流,交流时加强对 朗读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