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2)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23 作者:李明轩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课后语:这节课,没有我想想中的好。原因有:1.学生进出比较频繁:学生打扫不及时,影响了上课的节奏;有几位学生,不知何种原因,在其他老师办公室。2.学生反映不积极。有些学生不愿意表现自己,不善于表达,课上我叫了一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回答得都不错。我要在以后上课时,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


反思四:十三岁的际遇教学反思

《十三岁的际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认识作者、奠定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此文是一篇很能引起学 生兴趣的课文。因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课文的作者那特别的身份。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 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在天津13中学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本文是她1987年十月(16岁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因为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很接近,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觉得与作 者拉近了距离,而且学生能够很自觉地在把自己和作者对比之后产生对小作者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奠下了一个情感基础。笔者还在介绍完作者之后给学生出示 了田晓菲十三岁时作的一首诗《露》,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小作者。

二、认识北大、树立远大目标

田晓菲十三岁被北京大学破格录 取,这件事让学生很是惊奇。原因有二:一是,在我们学校里,学生的普遍年龄比较大,有的已经有十八岁了才上初一,与田晓菲比起来简直令人咂舌。二是,北京 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梦想。但小小年纪的田晓菲在她才十三岁时就实现了,对于这里较为封闭的学生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在学生惊叹之 余,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北京大学的历史以及图片(多媒体课),详细地介绍了北大的规模、地位以及它那雄伟的让作者初见它时丢掉信心的图书馆,这一介绍无疑给 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指明了航标,激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感知课文、认识成功历程

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 之后,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未来的幻想上,而是要研读课文,学习作者成功的历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文中作者说自己是“一叶不系之舟”,很多学 生不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稳重是怎么写的。作者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文学作品,这使得她在来到北大前相当自信。但是,当北大那雄 伟阔大的图书馆大立于她眼前时,她的誓言显得苍白无力了,她失去了信心,因为此时作者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 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 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是的,作者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倒,相反,作者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p#副标题#e#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她揭示和呈现,她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她惊喜的天地里,她渴望生活, 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所以,作者说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 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到了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我是不系之周”的含义了:作者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即便是再美的东西,也不会阻 止作者追求知识的脚步。因为,作者是在大海里自由行驶的小舟,无拘无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