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2)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22 作者:万昊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学生提问: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书本上说只有铜片上有气泡,可实验中明明锌片上也有气泡?铜—锌原电池中稀硫酸在不断的消耗,那手机上的电池为何不需要补充电解液?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改成铜—银原电池(电解质仍为稀硫酸),现象是否一样?如果将盐桥换成导线这个装置还是原电池吗?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诱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最后又以问题结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以问题为主链的课堂学习模式。


反思三: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是高中化学中较为重要和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因为它涉及到金属内电子的微观运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运用的是 实验 ---- 观察 ---- 讨论 ---- 推测 ---- 验证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逐步建构,首先通过回顾所学的关于金属铁和铜的性质、与稀硫酸反应现象等相关知识提出将铜和铁相连再与稀硫酸反应会有什么现象的问题,引入新课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接下来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观察到现象,然后再讨论原因,再经过老师的解释后学生了解了原电池原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观察现象再用老师所讲解的原理来解释实验现象,老师再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引进了原电池的概念,最后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电子转移形成原电池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从本质上宏观的视角上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理解掌握知识。

另外,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次进行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观察、提问、讨论、解释以及习题都是教师施给学生的刺激和强化,加强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运用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也满足布鲁纳提出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根据契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发现性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应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第二是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应该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并且教学应遵循实验教学论原则。这个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的教学设计充分运用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始终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设置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但通过教师的教学讲解后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


反思四: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

比起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有这样几点优点。本节课多处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气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交流,展开自由、民主的对话,既能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也达到了释疑解惑的目的。尤其是创新阶段,实验探究情境的创设,它以实验设计为依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很好的切入点。在本节课中,学生独立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其中必然蕴含了学生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达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而成功的解决了问题,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