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月迹教学反思(3)

月迹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7-18 作者:宋清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时不能忽视合作学习。

这堂课上我主要是以提问来引导学生,但是在学生思考时,我多以学生让通过自读、思考来解答问题,这样,虽然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我试想,如果能在这堂课中增加适当的小组讨论环节,可能会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让一部分不习惯举手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这个课堂中来。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发言,应该会有更加精彩的想法出现,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远比让学生等抄老师笔记来得更为深刻。


反思三:月迹教学反思

《月迹》是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很有韵味,真实与虚幻相结合,有一种恬淡,干净以至纯粹的美,完全是用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去感受世界。但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些隐晦朦胧,文章又挺长,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明显有点晦涩难懂,教学设计不好,文章就会被讲得支离破碎.搞得教师学生都很累,也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学前,我们组的几位老师认真研究,决定从两方面来讲,一是品味语言。二是抓住关键字句和关键段落进行赏析,进而探讨文章的主旨。      

1、品味语言。《月迹》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语言很简单但很多地方都很值得咀嚼玩味。但是文章很长,如果读完课文后,请学生从头到尾一处一处找美的语言,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容易杂乱。我根据文章的线索,也就是寻找月迹的历程“镜中—院中—杯中—水中—眼中”,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镜中、院中、杯中、水中),每组负责一个地方的月色,大家共同讨论,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字词,用心品味。

2、抓住关键字句段落进行赏析、研读,进而一步步推向文章的主旨,如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亮是我们要的。”“月亮是个好。”“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等句子,鼓励学生揣摩分析,各抒己见,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整个美好的世界。这样体会文章的主旨自然水到渠成。


反思四:月迹教学反思

贾平凹先生的《月迹》有别于传统的关于咏月的诗词文章,它文中重墨描写的不是常见的那种离愁别绪或者美好祝福。文章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寻——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化身,每一个人都要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贯彻新课程理念,从打造“有效”、“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高度,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1.合理组织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揣摩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文章现对于其他文章而言比较长。我在教学时,大胆摈弃了“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的朗读”的教学设计,而代之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贾平凹先生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在我看来,这种带着问题,全班有组织,有感情的朗读就体现了“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理念,并且效果不错。我从学生的答案和眼睛里,感到学生已经读懂了“月迹”的真正含义。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出去寻月”这个纲,怎么寻,谁引导去寻,寻到了什么,最终纲举目张,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组成了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过程进行赏析。我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交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个环节用了最少的时间,帮主全体学生完成了对文章整体的认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理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合作助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