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心得体会 > 殡葬服务心得体会(3)

殡葬服务心得体会(3)

时间:2014-07-16 作者:彭晋文 分类:心得体会 来源:书通网

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相信科学,摈弃迷信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殡葬行业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

丧葬礼仪是整个殡葬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亲朋好友等很多人都会参加,十分的引人注目。所以,丧葬礼仪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丧葬礼仪,简称丧礼,指在丧葬活动中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进化的产物,是在丧葬活动中为执行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一定的需要而产生的。他又是不清晰的,非系统的社会意识。原始人对待死者,与动物没什么区别,并未对死者尸体有意识地加以处置,而是随意弃置,没有形成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所以谈不上什么丧葬礼仪。但是随着人类向文明社会迈进,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明确认识到生与死的对立,重生惜死的情感日益强烈,并且对灵魂与躯体的关系有了某种理解,于是便开始有意识地处置死者尸体,并进而逐渐形成一系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样丧葬礼仪便产生了。丧葬礼仪,开始比较简单,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分化日益明显,便日益变得复杂、繁缛。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人人平等日渐成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则又有向简单回归的趋势。

丧葬礼仪具有明身份的功能,因其都是根据死者的身份来操办的。我国自商、周以来就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社会等级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而且影响到了丧葬文化,什么身份的人享受什么样的丧葬待遇,不是有明文规定,就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通过丧葬礼仪,死者的地位高低、贫富贵贱等情况便清楚地显现出来。

丧葬礼仪也具有定荣辱的功能。死者一生是光荣,还是耻辱,可借此而得到评判。此种功能,在封建社会最为明显,那些有功于社稷的达官贵人,死后,皇帝、官府往往给予明文褒奖,赠以文正、文忠、文襄、忠武等美谥,隆礼厚葬,有的还专门立庙建祠加以祭祀,充分一表现出其一生的荣耀;而那些作奸犯科、声名狼籍的人死后,往往降等埋葬,授以炀、谬丑等恶谥,剥夺生前的一切荣誉,充分表现出其一生的耻辱。在现代,此种功能虽不如古代那么显著,但仍然存在。如,有卓越贡献的人去世后,国家领导人要参加葬礼,报刊上要发表纪念文章,追述其一生的光荣。现代人死后,在遗体告别仪式、追掉会上,往往要由领导或家庭中有德望者讲话或致悼词,以对死者的一生作出评价,此显然是对死者进行荣辱定位。

中国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殡葬文化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在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殡葬文化在当代已逐渐式微,殡葬行业逐渐沦为社会上不被了解、理解和谅解的行业,逝者的丧葬活动也逐渐蜕变为失去了文化内核的物质处理过程,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善终。”重新梳理殡葬文化的源流,通过对殡葬文化的扬弃与传承,结合现代科技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构建一个科学的殡葬文化体系,既能促进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丧葬活动中的心理需求与文化需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文明进步为标志,人类文明的进展是以人对自身不断深入的认识来实现的,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来源于对人的生死认识理念的不断领悟和理解作为进程的。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既是贯彻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之追求的落脚点,也是人类智慧哲思的升华。现代和谐的殡葬文化观,应以更能体现人生命的价值,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敬重来实现,是对逝者与生者的双重尊重与双向抚慰,逝者更有尊严,生者更受感染,通过高尚的生命意识和圣洁的丧葬理念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