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6)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6)

时间:2014-07-12 作者:王庆节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四: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

今年九月,有幸参与了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使自己有机会就教于方家,教学完毕,感受很多。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明天不封阳台》是课标本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教材安排上,它属于第五单元“人与自然”,正如单元提示所说,本单元的主题是:请听大自然的呼声,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在环境的三大范畴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外在的,精神环境是内在的,而外在环境的污染总是有内在环境的污染造成的。所以,要解决世人瞩目的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改变人们就有的环境价值观。这一命题是环境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他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环境教育是科技和知识的教育,也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教学方略》)同时考虑到本文的语言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所以这次参评我选择了这样一篇文质兼美而又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文章。
 
在对本课整体设计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揭示的虽是生活热点问题,主题鲜明,易于理解,但也容易使学生流于表面、难于深入,尤其是对文章写法的探究和语言的品味等问题,我决定以“和谐”为把手,围绕“和谐”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语言的熏陶、感染,从内心深处接受主题,进而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认识的加深,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学习方法上采取以读说为突破口,紧扣文本,结合主题研读文本、品味语言。所以本文的总体思路就是品味语言,进而感受主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围绕这个思路我做了一下设计:
 
(一)导入:课前播放视频歌曲《共同的家园》,引出和谐。用歌曲导入,能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气氛,并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音乐感让学生形象感知主体的作用,并为下文的描绘和读和谐作了铺垫。
   
(二)学习目标:以学为主教学思想提出:以学定教。本文的题目立场鲜明,和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容易引起学生的质疑,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而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起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所定目标贴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学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思想,让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三)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是#p#副标题#e#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如整体-局部-整体(李卫东《新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基于上述理由,在确立了学习目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整体感知,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推敲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而带着上述问题则是让学生能找出并初步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放给了学生8分钟左右的读书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体验,同时为下一步的深入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础。
 
(四)研读课文:研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品味语言,进而接受主题,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探究平台:
 
1、小组探究: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