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剥豆教学反思(3)

剥豆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6-07 作者:柳涛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四:剥豆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为学生”是我一贯的主张,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年的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活动中,我第一次挑战上选读课文,也是第一次尝试将两个班的孩子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以下几点还做得不错:

1.依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文本。

我 没有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上课的内容,而是根据班里孩子们的想法选择了选读课文《剥豆》。一方面是他们觉得教师在教此类课文时不够重视:要么不上,要么就是 匆匆带过,因此对它没多大印象。另一方面很多孩子觉得这篇课文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与父母进行过家务劳动比赛,很想了解文中母亲与儿子的剥豆比赛是 怎样的。既然孩子们喜欢这篇文章,我何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呢?细读文本,发现作家毕淑敏在文中刻画了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剥豆取得胜利,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 矛盾心理,最终是儿子的自信与坦然才让母亲恍然大悟:应该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磨难,在磨难中成长。课伊始,我让孩子们根据意思“去掉外面的壳或皮”确定“剥 豆、剥花生、剥夺、剥削”的读音,让他们学会据意定音。

2.浓墨重彩地学习心理描写。

语文教学要交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 法。我认为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学会一些生活的哲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外,还应该重点学习文章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这是我这堂课的重点。对待同 样的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我先让孩子们读课文,并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他们很快找到重点词:母亲(瞻前顾 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之后,我让孩子们找出能体现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句子和体现儿子认真、执著的句子,在文中做上记号。学生交流时, 我重点带领孩子们反复读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部分,思考:母亲为什么时快时慢,时缓时紧?并用“剥豆时,我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然后师生 合作读,在朗读中品味母亲心理活动的一波三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她的动作也时快时慢,时缓时紧。#p#副标题#e#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那种别样的母爱。让学生 明白“行由心动”,懂得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对于剥豆前、剥豆后这两部分我主要是抓住母亲和儿子的动作描写,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体会母亲与儿子不 同的性格特点。

3.给孩子课堂练笔的时间。

课堂上,我留给孩子们五分钟左右的练笔时间,让他们写写母亲的心声:“孩子, 我想对你说:生活中有 ,也一定有 。当你面对 时,不要,而应当,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学生写好后,请了三四位孩子汇报。有孩子说:“生活中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当你面对磨难时,不要胆怯、退缩,而 应当迎难而上。”还有孩子联想到了《水手》中的歌词:“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见时机已经成熟,我再让他们思考,这 场比赛谁赢了?有孩子说母亲赢了,也有孩子说儿子赢了。当我追问:你觉得儿子赢得了什么?罗心云同学说得很好:“儿子赢得了自信,赢得了坦然。他能坦然面 对失败。”多么精彩呀。因此,课堂总结时,我说:“老师觉得母亲和儿子都赢了,这场比赛双赢。”最后,推荐孩子们阅读毕淑敏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 文章。

但自己觉得还有几点做得不够,有待改进:

1.要教给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渔。”孩子们按照“剥豆前、剥豆中、剥豆后”的顺序分好段后,我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能给孩子一些提示,用要素概括法讲讲事情的主要人物、起 因、经过、结果,孩子们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也不会困难了。而且再让个别同学交流后,一定要让孩子连起来说一说。其实在五(2)班试教时,我就已经发现 这个问题了,当时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再做一张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ppt,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结果匆忙中还是给忘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