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3)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6-30 作者:王海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三、感受种子性格,促进课程延伸。
     
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传达一种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达一个观点。《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道理的童话故事,种子发芽的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的,可这样的文章稍不小心就容易忽略了“语文味儿”,上成了科学课。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因为前面的教学抓住了字词句,巩固了学生对“语文”的感悟。拓展的过程中我问孩子们:“大家说一说种子是怎样看见外面的世界的?仅仅有这些帮助够不够。”学生们自己总结出温度,水分,土壤等要素的帮助,还引申出种子自身不断的努力。教学的情感目标顺利达成。
    
教学是一门不完善的艺术。这次的课堂学习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1.种子和蚯蚓对话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再细致一些,注意朗读的分层目标。2.写字时间再充裕些,指导再细些。
    
我的思考:教参上对这篇课文的建议教学时间为2~2.5课时,考虑到一节公开课的完整性,我舍弃了很多可以再充分拓展、进行语言训练的部分。一节课上完,课堂上孩子们呈现出来的亮点很多,可再细细去思考一下,每一个亮点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再向前推一推,上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训练更扎实一些。鹿主任在给我们教研的时候说道“语文常态课”。我在想,这“语文常态课”应该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丰富的收获,不去强调教师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不去强调老师设计的亮点,而是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强调学生的课堂生成。这就是生本的精髓吧。在我们组老师一次次相互探讨和碰撞中,在鹿主任不断的无私帮助下,我们的生本之路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来,我们几个年轻人也一定能不断进步,收获更多工作的乐趣。
 

反思四: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一粒种子》是语文a版教材中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四个条件,即温度、雨水、松软的土壤、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课文中的会认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课堂上,我根据孩子们好奇、活泼的特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体会到了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惊喜和兴奋。首先,我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和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我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挺一挺”来理解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最后我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想象种子发芽后所看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样学生体会到了种子出土后的兴奋。课后,我对本堂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我很大方的演唱了学生熟悉的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说出歌曲中唱了谁想干什么?学生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歌曲中是唱的是种子要出土,要发芽的事。我还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学生可高兴了。紧接着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了课文。#p#副标题#e#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还创设了很好的过渡语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种子在蚯蚓大哥的帮助下听到了外面热闹的歌声,它听到了谁在唱歌呢?你能在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