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2)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6-28 作者:刘聪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

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

本课中的环境描写生动、到位,但是学生们却不能准确地用朗读表达出海水的凶猛、海风的疯狂等一些恶劣的环境变化。于是,我马上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海浪澎湃的声音并配上海浪翻滚的图片。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用心感受,想象当时的环境。把学生的所有感官引导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体验课文所描绘的内容和情感,此刻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也为这些从未经过大风大浪的学生理解主人公当时为何会非常害怕打下基础。除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之外,我还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引导学生体味大海平静和凶猛时的不同景象,激发学生想象强强的心理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语文之美,让学生去享受学习的愉悦。     

我在课堂上,我尽力做学生的指导者,尽力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当,容量过大,没有很好地把握轻重缓急。重、难点学生理解的时间少。二是在学生朗读、感受了环境变化和强强心理变化后,没有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去说,谈朗读感受,而是一到两个学生回答后就直接进入了主题探究。三是音响效果不好,狂风巨浪声响过大,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四是拓展内容不丰富,引导不足,完全没有教学效果。


反思三: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

在执教了《爷爷的芦笛》之后,发现自身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在教学课文时,如何导入课文是关键,要抽取课文中重要的线索,形成系列。《爷 爷的芦笛》则是选取了爷爷的三次芦笛声为明索,以强强的感情变化为暗线,以此来教学。不过,如此教学也有不妥之处,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有点难度。

其 次,这篇文章较长,究竟该如何上呢?当然是抓住重难点,把握好轻重缓急。课文后的练习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重点,不过有两个,一是对句子“海边的孩子不沾点 海水是长不结实的”的理解,二是学习课文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的写作手法。仔细阅读后,前者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过,在教学时,我在时间的安排上出 了点错,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时间较少,阅读课文的时间较多,因此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效果少理想。

最后,如何抓词句品感受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方面。学生首先要感受要词句中的情境意,接着将这种感受转变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声象同步,读好句子,触摸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反思四: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

《爷爷的芦笛》讲述了一个名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渡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逐渐地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不经风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正内含。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