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5)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5)

时间:2014-06-24 作者:谢思琪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这一案例中学生读的次数与形式还是比较多的,体现了“诗词诵读”的特色。  

5、举象显情,借象悟情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紧紧抓住“物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学生对古诗感悟的突破。“醉”化为画面,“熏”化成画面,试想此景此情,怎不让人悲愤。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像化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生机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入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恨诗人所恨,于是诗人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诗”的召唤下和引领下,喷涌而生,一泻千里。  

6、直面文本,补充空白。
 
直面文本,不仅让学生充分地“读”,一咏三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而且引导学生热烈地议,“议”写作风格。但是必须以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本身为前提,不作肤浅的诠释。幼稚片面诠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对作者生命活动的一种亵渎。  

7、整合资源,达成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堂课中,为达成学习目标,充分整合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这两首诗所反映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把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就会引起强烈震撼。另外课结束听歌曲《满江红》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共鸣。课堂气氛顿时豪气冲天,壮怀激烈,此举用时虽短,用意颇深,大有“一唱雄鸡天下”的痛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