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教学反思

时间:2014-06-21 作者:袁润钦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清贫教学反思

今天上《清贫》一课。有一份欣喜,一份清醒。  

一份欣喜。  

首先觉得导入较成功,开始放了一首庄严的国歌,一下就把课堂拉入一种令人肃静的气氛之中,同学们脑中立马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方志敏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就已感受他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烈。在他们的点定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会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了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  

一份清醒。  

首先,当同学们浅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应该在处理一些环节上还可以深一些,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如: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还需要清贫的生活态度吗?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的情感上感受会更深一些。  

其次,同学们的的确很好,也都积极紧跟课堂。但是,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开阔一些,让一些思考更深一些,照顾一些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应该给一些特殊的关爱,给更多的鼓励,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反思二:清贫教学反思

今天上《清贫》一课。发觉上课的思路没有整理清楚,在处理一些环节的时候,过于简单,生硬,导致上课情绪紧张,阵脚自乱。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看来还是对文本理解不够,一些问题,在自己走入课堂之前,其实没有很好地解决。比如,分析国民党的士兵和方的对话时候,分析的目的没有考虑清楚,抓住人物形象之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和“清贫”的内涵联系起来。

另外,讲课的方法也没有把握好,是用朗读法还是圈画法,造成上课的时候部分学生较为茫然。我想,这堂课虽然是一节组内交流课,范围较小,但却逼着我去深入问题,考虑问题,勇敢地尝试教学。


反思三:清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三点体会:

第一,重情趣。  

所谓的“情”,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讲的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  

本文是传统名篇,方志敏烈士冒着生命危险在狱中所写的最后的篇章,同学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赤诚的鲜活的生命。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贴近人物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精神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导入部分就请学生简要介绍方志敏。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最后拓展部分老师朗读《可爱的中国》片段,展现了方志敏深沉的爱国情怀,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调动他们的情感,引发共鸣。  

“趣”就是尽量将课程上的富有趣味,比如让学生来做国方士兵威胁方志敏的动作,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是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探究热情的方法。  

第二,重感悟  

现在的语文教学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体味,感悟。比如在读经验老道士兵的话时,如果直接问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可能自己概括不出来。如果换一种方式,请他揣摩人物内心读出来,他其实会读得生动。所以留出一些空白来,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乐趣。  

推荐阅读